子路拯人于溺,其人谢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喜曰:“自今鲁国多拯人于溺矣!”
自俗眼观之,子贡不受金为优,子路之受牛为劣,孔子则取由而黜赐焉。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
现行虽善,而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译文】
什么叫是善非善呢?春秋时,鲁国法律规定,鲁国人把在他国做奴的国人赎回来,都可以向官府领取赏金。子贡赎了人,但不接受赏金。
孔子知道后,责备他说:“赐啊,这件事你做错了!圣人做事,要能改善民风,他所教的道理要能适用于百姓,不能只适合自己实行。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穷苦的人多,如果你教大家接受赏金是贪财,那以后还有谁去赎人呢?恐怕从此以后,就不会有人愿意去诸侯国赎人了。”
又有一次,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个人送了一只牛来答谢子路,子路就接受了。孔子知道了,很高兴地说:“从今以后,鲁国见义勇为的人就会多起来。”
这两件事,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子贡不接受官府赏金是高尚的,子路接受别人的牛是低俗的,但是孔子反而称赞子路,责备子贡。于是我们知道,一个人做善事,不能只看眼前做得对不对,更要看这件事会不会引起坏作用;不能只看短时间内的效果,更要看长远的影响;不能只看个别人的得失,更要看给社会大众带来的利弊。
现在所做虽然是善,但其影响起到了害人的作用,这虽然像善,实际上不是善;现在所做虽然不善,但其影响起到了帮人的作用,这虽然像不善,实际上却是善。这只是就一点来说,其他比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都应该谨慎抉择。
【注释】
[1]臣妾 侍奉他人的男人称为臣,女人称为妾。
[2]诸侯 此处意为他国。
[3]子贡 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卫国人,长于口才,善理财。
[4]子路 孔子弟子,姓仲,名由,鲁国人,年长而好勇,甚孝顺。
三、偏善正善
【原文】
何谓偏正?昔吕文懿公,初辞相位,归故里,海内仰之,如泰山北斗。有一乡人,醉而詈之,吕公不动,谓其仆曰:“醉者勿与较也,闭门谢之。”
逾年,其人犯死刑入狱。吕公始悔之曰:“使当时稍与计较,送公家责治,可以小惩而大戒。吾当时只欲存心于厚,不谓养成其恶,以至于此。”此以善心而行恶事者也。
又有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如某家大富,值岁荒,穷民白昼抢粟于市。告之县,县不理,穷民愈肆,遂私执而困辱之,众始定,不然,几乱矣。
故善者为正,恶者为偏,人皆知之。其以善心而行恶事者,正中偏也;以恶心而行善事者,偏中正也。不可不知也。
【译文】
什么是偏善、正善呢?从前吕文懿公刚辞宰相之职返回故乡,百姓敬仰他如泰山北斗。有一个同乡,喝醉酒后却大骂吕公,吕公如如不动,对他的仆人说:“喝醉酒的人,不要和他计较,关门谢客即可。”
一年后,那人犯了死罪入狱,吕公这才感到懊悔,说:“如果我当时稍稍同他计较,将他送到官府惩治,用小的惩罚给他大的警戒,他就不至于犯下死罪了。我当时只顾心存厚道,没想到助长了他的恶行,最后到这个地步。”这是存善心,反倒做了恶事的。
也有存恶心,反而做了善事的。例如有一个大富人家,碰到荒年,穷人们光天化日也敢在大街上抢他家粮食。这家上告知县,知县也不敢受理,穷人们就更加胆大放肆了。后来只好自行抓捕抢粮的人,绑在街上示众,这些人才安分下来,否则要造成大乱了。
所以,善是正,恶是偏,这大家都知道。存心虽善,结果做了恶事,这是正中偏;存心虽不善,结果反而成了好事,这叫偏中正。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
【注释】
[1]吕文懿公 吕原(1418年7月21日—1462年12月18日),字逢原,号介庵,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明朝大臣。吕原自幼从父居景州,父亡,奉母回嘉兴。家贫,喜读书,博涉经史,擅文章。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翰林学士、右春坊大学士等职,并入内阁,曾编修《历代君鉴录》《寰宇通志》。天顺六年(1462年)母逝,暴瘦而卒,年仅45岁,英宗闻讯震悼,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左侍郎,谥号文懿。
[2]泰山北斗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泰山,五岳之首。北斗,众星中光芒最亮者。
[3]逾(yú)年 一年以后。
[4]使 要是,假使。
[5]不谓 不料、意想不到。
[6]粟(sù) 粮食的统称。
第六节 偏正半满
一、半善满善(之一)
【原文】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
此一说也。
【译文】
什么是半善满善呢?《周易》上说:“善行不累积到一定程度,不能成就美名;恶行不累积到一定程度,还不会有杀身之祸。”《尚书》上说:“商朝这么多的罪业,是持续不断累积起来的,就好像往容器里储存东西一样。”
如果我们很勤奋,持之以恒积累善行,终有一天功德圆满。如果松懈懒惰,不去积累,那就永远不会圆满。这是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注释】
[1]商罪贯盈 出自《尚书·泰誓上》:“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2]贮(zhù) 储存。
二、半善满善(之二)
【原文】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译文】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女子,到寺院去,想要布施但没有钱,身上一共只有两文钱,就全部拿来捐给寺院。方丈亲自替她在佛前回向,求忏悔消业。后来这位女子被选入皇宫享受荣华富贵,带了几千斤金子再来寺院布施,方丈只叫徒弟代他为女子做回向。
皇妃于是问方丈:“我从前不过只布施了两文钱,师父就亲自替我做忏悔。现在我布施了几千斤金子,而师父不替我回向,为什么呢?”
方丈说:“以前你布施的钱虽然少,但是布施的心极为真诚,我如果不亲自替你忏悔,就不足以报答你的功德。今天你布施的钱虽然多,但是布施的心不如从前真诚恳切了,叫我徒弟代你忏悔足够了。”
几千斤金子的布施是半善,而这两文钱的布施是满善。
三、半善满善(之三)
【原文】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
吕问曰:“终变否?”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
此又一说也。
【译文】
钟离权传授丹术给吕洞宾,还教他点铁成金之术,可以救济世上的穷人。
吕洞宾问:“以后会不会再变回铁?”
钟离答:“五百年以后会变回原样。”
吕洞宾说:“这样会害了五百年以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事。”
钟离说:“修仙要积满三千件功德,就你这一句话,三千功德已经圆满。”
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讲法。
【注释】
[1]钟离 钟离权,相传八仙之一,全真道派尊为正阳祖师。民间传说钟离权满脸胡须、背插拂尘、手执仙扇,因曾为五代后汉将军,故也称为“汉钟离”。
[2]丹 即道家所谓的丹术。
[3]吕祖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自号纯阳子,曾以进士授县令,相传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人称为“吕祖”。
四、半善满善(之四)
【原文】
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此又一说也。
【译文】
身做善事而心不执着,那么随缘做成的善行,都能功德圆满。心里总执著着善,即使一生努力勤勉,也不过是半善而已。
比如用钱财去救济人,要内不见布施的自己,外不见接受财物的人,中不见布施的财物,这就叫“三轮体空”,也叫“一心清净”。这样即使布施一斗粮食,也可以种下无边无涯的福田;即使布施一文钱,也可以消除千劫以来所造的罪业。如果执著放不下,即使布施万贯家财,所修福德也不圆满。
这又是一种说法。
【注释】
[1]著 执著,即执着,将人、事、物等视为真实不变而生起贪著的心态,属于众生的普遍烦恼。
[2]三轮体空 就布施言,施者、受者和所施之物,谓之三轮,行施后,此三轮相,不存于心,名“三轮体空”。
[3]镒(yì) 二十两为一镒。
第七节 大小难易
一、大善小善
【原文】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被摄至冥司,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
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犯也。”
因问:“轴中所书何事?”曰:“朝廷尝兴大工,修三山石桥,君上疏谏之,此疏稿也。”
仲达曰:“某虽言,朝廷不从,于事无补,而能有如是之力?”
曰:“朝廷虽不从,君之一念,已在万民。向使听从,善力更大矣。”
故志在天下国家,则善虽少而大;苟在一身,虽多亦小。
【译文】
什么是大善小善呢?从前有个人叫卫仲达,在馆阁中任职,有一次魂魄被抓到阴间,判官令手下把他的善恶记录呈上来。等记录送到一看,发现他的恶录多得能铺一地,善录只有像筷子那样一小卷。拿秤一称,满地的恶录反而轻,而筷子般的细卷反而重。
卫仲达问:“我还不到四十岁,怎么会有这么多过失罪恶?”
判官说:“只要一念不正,就是罪恶,还没做也是。”
卫仲达又问:“这善录里记的是什么?”判官说:“朝廷曾经大建工程,在三山修建石桥,你上奏劝阻皇上,这是你的奏折底稿。”
卫仲达说:“我虽然有谏言,但是朝廷并没有采纳,对事情没有任何帮助,还能有这么大的力量?”
判官说:“朝廷虽然没有采纳你的建议,但是你这个念头是为千万百姓。假如被朝廷采纳的话,那善力就更大了。”
所以,心里装着天下国家,善事即使再小,功德都很大。假如心里只装自己,善事即使再多,功德还是很小。
【注释】
[1]馆职 唐宋时,在史馆、昭文馆、集贤院等处为直馆、直院等官职。
[2]摄 拘捕。
[3]冥司 阴间。
[4]比(bì)至 等到。
[5]箸 筷子。
二、难善易善
【原文】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
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
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译文】
什么是难善、易善呢?先贤曾经说过:“克制和约束自己,要先从难克制的地方做起。”孔夫子说到修仁德,也说“难处当先行”。
一定要像江西的舒老先生,能布施两年所有收入,替别人偿还官银,保全了别人的家庭;还有邯郸的张老先生,布施十年全部积蓄,帮别人还了赎金,救了人家妻儿的命。这些都是难舍处能舍。
再比如镇江的靳老先生,虽然年老无子,但不忍心娶幼女为妾,而将她还给邻居。这是难忍处能忍,所以上天赐给的福报也很厚。
凡是有财有势的人,他们做善事要比一般人容易,容易而不去做,这是自暴自弃;没钱没势的穷人,要行善积福都很难,难做到而能去做,这才真是可贵呀。
【注释】
[1]克己 克制私欲,严格要求自己。《论语·颜渊》:“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2]先难 出自《论语·雍也》:“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有心成为仁者的人必须先将最难去除的私欲除掉。
[3]束修 老师的酬金。
[4]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修,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
据《德育古鉴》,江西舒翁,假馆于湖广二年,偕诸乡里同舟归。登岸散步,闻一妇人哭甚哀,问之,曰:“夫负官银十三两,将鬻(yù卖)吾以偿。吾去,幼儿失哺必死,是以不胜悲耳。”翁曰:“舟中同载者,皆江西塾师也。每人一两,足完汝事矣。”返而告诸同行,皆不应。翁遂捐两年束脩尽与之。未至家三舍,赀(zī资)粮已竭,众争非之。亦有怜而招之食者,翁不敢饱。抵家,语妇云:“吾忍饥二日矣!速炊饭。”妇云:“安得米乎?”翁云:“邻家借之。”妇云:“借已频,专俟汝归偿耳。”翁告以捐金之故,妇云:“如此,则吾有寻常家饭,可觅同饱也。”遂携篮往山中,采苦菜和根煮烂,同食一饱。既就枕,闻窗外人呼云:“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亟(jí急)同起,披衣向天拜谢。明年生子芬,果中状元。
[5]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
据《德育古鉴》,邯郸张翁,家甚贫,未有子。尝以一罈积钱,十年罈方满。有邻人犯徒,拟卖其妻。妻生三子俱幼,翁虑其妻去,而子不能全活也。乃谋诸夫人,举所积钱,代完赎银。不足,夫人复拔一钗凑之。是夕,梦神人抱一佳儿送之。遂生弘轩先生,子孙相继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