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原文+译文+注解3
来源: | 作者:顾四国 | 发布时间: 2024-06-12 | 3670 次浏览 | 分享到:

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

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

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堎,皆显官。

【译文】

嘉兴的屠康僖公,起初在刑部里做主事。他晚上住在监狱里,仔细询问囚犯案情,发现一些人是无辜被冤枉的。屠公并没当是自己的功劳,而是把情况暗中记录下来呈报给长官。

后来朝审,主审官选取屠公的报告审问囚犯,没有一个不招认的,结果无罪释放十多人。一时间,京城的百姓都称赞刑部尚书的英明。

屠公又向主审官禀报说:“京城里尚且有这么多冤枉的人,国家那么大,百姓那么多,怎么可能没有冤案呢?最好每五年派一位减刑官,到各省核实案情,平反冤案。”

尚书大人就将此事上奏皇上,皇上批准了他的建议,当时屠公也被任命为减刑官之一。

屠公梦见一位天神告诉他说:“你命里本来没有儿子,但是如今你提出的减刑建议,深合天道人心,所以上帝赐给你三个儿子,将来都是穿紫袍,束金腰带的大官。”

这天晚上,屠公的夫人就有了身孕,后来生下了应埙、应坤、应堎三个儿子,果然都是官位显赫。

【注释】

1]白 禀告,报告。

2]堂官 明清对中央各部长官如尚书﹑侍郎等的通称﹐因在各衙署大堂上办公而得名。

3]服 招认。

4]辇(niǎn)下 “辇毂(gǔ)下”的省称,天子车驾附近,指京城。

5]衣(yì)紫腰金 穿紫衣,腰系金带,喻高官厚禄,荣华富贵。

6]娠(shēn) 怀孕。

7]埙(xūn) 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

8]堎(lèng) 意“堆”,常用于地名和人名。

二、至心护法

【原文】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

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纻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

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谢曰:“汝子当享世禄矣。”

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译文】

嘉兴的包凭,字信之,他的父亲是池阳知府,生了七个儿子,包凭最小。他入赘到平湖县袁家,和我父亲交情很深。虽然包凭才学过人,却屡考不中,就对佛学、道学很感兴趣。

有一天,他往东去松江泖湖游玩,偶然进了一座村中寺院。他看到观音菩萨像在露天被雨淋,马上解开钱袋,十两银子全交给住持,请他修缮屋顶。住持告诉他工程很大,这些银子还不够。包凭又马上拿出刚买的松江布四匹,再从箱子里选了七件衣服给住持,刚买还没穿过的新衣服也在里面,他的仆人劝他不要这样。

包凭说:“只要观音菩萨像能够安好,我就是赤身露体又有什么关系?”

住持流下了眼泪:“施舍银两和衣服布匹,还不是难事,但是这一片诚心,极为难得啊!”

后来寺院修好了,包凭带着父亲重游并住在寺中。晚上,包凭梦见护法神向他致谢,并说:“你的子孙会世代享受官禄!”

后来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中了进士,做了大官。

【注释】

1]池阳 古地名,今陕西省泾阳县和三原县的部分地区,因在池水之阳,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取名为池阳。

2]太守 职官名。一郡之长,宋以后改郡为府,故知府亦别称为太守。

3]赘(zhuì) 男子就婚于女家。

4]二氏之学 佛学和道学。

5]泖(mǎo)湖 位于今上海市松江区。

6]槖(tuó) 口袋。

7]主僧 寺院住持。

8]疋(pǐ) 同“匹”,一整卷布,四丈为匹。

9]检 拣选,挑出。

10]箧(qiè) 小箱子,藏物之具。大曰箱,小曰箧。

11]纻(zhù)褶(zhě) 有褶子的棉麻之衣,指新衣。

12]裸裎(chéng) 不穿衣服,光着身体。

13]伽(qié)蓝 寺院守护神的通称。

14]柽(chēng) 河柳,即柽柳,老枝红色,叶子像鳞片,能耐碱抗旱,适于造防沙林。枝干可编筐,枝叶可入药,也叫三春柳或红柳。

三、稀世厚德

【原文】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

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

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

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

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

【译文】

嘉善人支立的父亲,刑事主管,有一名囚犯无辜被判死刑,支公同情他,想救他一命。

那囚犯对妻子说:“支公好意救我,惭愧的是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明天请他到咱们家,你用身体为他服务,他也许肯用心,那我可以活命了。”

妻子哭着听从了。等支公来家,妻子自己出面劝酒,把丈夫的意思告诉支公。支公没有接受,最终还是尽全力替囚犯平反。

囚犯出狱后,夫妻到支家叩首道谢,说:“恩公如此仁义厚德,如今世上太少有了。您现在还没有儿子,我有一个女儿,就送给您做个贱妾吧,这在礼节上是过得去的。”

支公父亲礼仪周备迎娶为妾。生下支立,二十出头中了状元,官做到翰林院文书;支立又生了支高,支高生了支禄,他们都被荐举做了学官;支禄生的儿子叫大纶,考中了进士。

【注释】

1]刑房吏 掌管刑事的官吏。

2]重辟 极刑,死罪。

3]哀 同情,怜悯。

4]听 顺从,接受别人的意见,如:言听计从。

5]叩谢 叩首道谢,表示极深切的谢意。

6]箕帚妾 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7]备礼 礼仪周备。

8]贡 荐举。

[9]学博 唐制,府郡置经学博士各一人,掌以五经教授学生,后泛称学官为学博。

第四节 真假端曲

一、为善智慧

【原文】

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译文】

这十个故事,所做的事情各不相同,但都属于善。如果再细细讲来,那么善有真善、有假善;有端善,有曲善;有阴善,有阳善;有是善,有非善;有偏善,有正善;有半善,有满善;有大善,有小善;有难善,有易善,都应该要深入地辨别。

如果做善事而不明理,就自以为在精进修行,哪知是在干坏事,白费苦心,一点好处都没有。

【注释】

1]谓 认为,以为。

2]行持 是指精进修行,严格持守戒律。

二、真善假善

【原文】

何谓真假?昔有儒生数辈,谒中峰和尚,问曰:“佛氏论善恶报应,如影随形。今某人善,而子孙不兴;某人恶,而家门隆盛。佛说无稽矣!”

中峰云:“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众曰:“善恶何致相反?”中峰令试言其状。

一人谓:“詈人殴人是恶,敬人礼人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一人谓:“贪财妄取是恶,廉洁有守是善。”中峰云:“未必然也。”众人历言其状,中峰皆谓不然,因请问。

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

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译文】

什么是真善假善呢?从前有一些读书人拜见中峰和尚,有人问:“佛家讲善恶报应与人形影不离,现在有人积德行善,但他的子孙反而不兴旺;有人做了很多坏事,反而家门昌盛,看来因果报应没有根据啊!”

中峰和尚说:“凡人因为欲望烦恼没有放下,慧眼没有打开,所以把善的看成恶的,恶的当作善的,这是常有的事。不怨自己颠倒是非,怎么反而抱怨上天的报应有误呢?”

大家问:“善恶怎么会相反?”中峰和尚让他们举举善恶的例子。一个人说:“骂人、打人是恶,恭敬对人、礼貌待人是善。”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又有人说:“贪财、妄取钱财是恶,廉正、清白有操守是善。”中峰和尚说:“不一定是这样。”大家举了很多善恶的例子,中峰和尚都说不是这样,大家于是请教什么是善恶。

中峰和尚告诉他们说:“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如果对别人有益,即使是骂人、打人,也是善;如果对自己有益,即使恭敬对人、礼貌待人,也都是恶。”

所以,一个人做善事,存的是利益他人的心,这是真善;如果行善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这是假善。另外,发自内心的是真善,做样子走形式的是假善;还有,清净心做的善是真善,染污心做的善是假善。如此种种,都应当审察研究。

【注释】

1]儒生 研习儒家学说的学者。亦泛指读书人。

2]辈 表示人的多数,批。

3]谒(yè) 拜见。

4]中峰和尚 中峰明本禅师(1263—1323年),钱塘(今杭州)人,元代最杰出的高僧,毕生以清苦自持,行如头陀,荣誉地位为唐朝后四百年汉族僧人从未有,达官显贵归投者甚众。名望虽高,地位虽尊,但他毫不沾恋,风骨独卓,众望所归,被尊为“江南古佛”。元顺帝初年,皇帝册封禅师为“普应国师”,敕令将其三十卷语录与文集收入《大藏经》。

5]无稽 无可查考,没有根据。

6]凡情 凡人的情感欲望。

7]涤 清除。

8]正眼 法眼,慧眼。

9]袭迹 模仿他人行为而不知变通。

三、端善曲善

【原文】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

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绝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

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译文】

什么是端善、曲善呢?现在的人见到谨慎保守的人,统称为善而选取他。圣贤人却宁愿认可那些行为极端的人。对于谨慎保守的人,即使所有人都喜欢,圣人却说他们是败坏社会道德的人。实际上,世间人认为的善恶,与圣人认为的善恶截然相反。

从这一点展开来说,凡人对种种事物的想法和做法,没有不是错误的。天地鬼神降福于善,降祸于恶,都和圣人的标准一致,而与世间凡人的看法不同。凡是想积德行善,绝对不能以耳朵听到的评价、大家看到的情况为标准,只有对难以觉察的发心,默默清理干净。

纯粹是济世救人的心,就是端善;假如夹杂丝毫求悦于世人的心,就是曲善。纯粹是爱人的心,就是端善;假如夹杂丝毫愤世嫉俗的心,就是曲善。纯粹是恭敬别人的心,就是端善;假如夹杂丝毫玩世不恭的心,就是曲善。这些都应该细细地分辨。

【注释】

1]端曲 端:端正。曲:歪曲。

2]谨愿 谨慎自守,取悦于人。

3]狂狷(juàn) 过于激进与过于保守的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4]德之贼 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原(乡愿),德之贼也!”乡愿: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不能明辨是非的人。

5]福善祸淫 赐福给善人,降祸给恶人。

6]徇(xùn)耳目 随顺看到的、听到的。徇:顺从,曲从。

7]媚世 求悦于世人。《孟子·尽心下》:“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乡愿)也。”

第五节 阴阳是非

一、阴善阳善

【原文】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

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译文】

什么叫阴善阳善呢?凡是做善事而别人知道,叫做阳善;做善事而别人不知道,叫做阴德。积阴德,上天给他福气;行阳善,享受世间美名。

有好名声也是福,但名气也是命运的禁忌。世间名气很大却名不符实,常有意外横祸。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过错,却无缘无故背负恶名,他的子孙往往很快发达。阴善、阳善之间太微妙了!

【注释】

1]咎 过错。

2]造物所忌 造物:指运气、造化。忌:畏惧、禁戒。“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朱子治家格言》:“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二、是善非善

【原文】

何谓是非?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于诸侯,皆受金于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于诸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