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原文+译文+注解4
来源: | 作者:顾四国 | 发布时间: 2024-06-12 | 3351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四章

谦德之效

第一节 天道益谦

一、惟谦受福

【原文】《易》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是故“谦”之一卦,六爻皆吉。《书》曰:“满招损,谦受益。”予屡同诸公应试,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

【译文】《周易》上说:“上天总是使盈满的亏损,让谦虚的受益;大地总是使盈满的溢漏,让谦虚的接纳;鬼神总是祸害自高自大的人,护佑谦虚谨慎的人;人们总是讨厌傲慢自满的人,喜欢谦虚的人。”所以《周易》六十四卦中,只有“谦”这一卦,六爻都吉祥。《尚书》说:“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好处。”我多次和大家参加考试,每看到贫寒书生即将显达,一定能感受到他浑身的谦和气息。

【注释】

1]六爻 《易》卦之画曰爻。六十四卦中﹐每卦六画﹐故称为六爻。

2]满招损,谦受益 出自《书经·大禹谟》:“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自满会招致失败,谦虚会得到好处。

3]谦光可掬 掬:置于“可”后,指可以用手捧住。形容谦虚的光彩可以用手捧住。

二、敬顺谦畏

【原文】

辛未计偕,我嘉善同袍凡十人,惟丁敬宇宾年最少,极其谦虚。

予告费锦坡曰:“此兄今年必第。”

费曰:“何以见之?”

予曰:“惟谦受福。兄看十人中,有恂恂款款、不敢先人、如敬宇者乎?有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如敬宇者乎?有受侮不答,闻谤不辩,如敬宇者乎?人能如此,即天地鬼神,犹将佑之,岂有不发者?”

及开榜,丁果中式。

【译文】

辛未年(1571年),我到京城参加会试,我们嘉善同乡十来位,只有丁敬宇年纪最小,又非常谦虚。

我跟费锦坡说:“这位老兄今年一定中进士。”

费锦坡问:“你怎么看出来的?”

我说:“福气来自于谦德。老兄你看我们十人当中,有谁能像敬宇那样敬慎从容、谦卑礼让?有谁能像敬宇那样恭敬顺承、小心谦畏?有谁能像敬宇那样,被人骂不还嘴,被人冤不解释?一个人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天地鬼神都会保佑他,哪有不发达的道理?”

等到放榜,丁敬宇果然考中了。

【注释】

1]计偕(xié) 计:计吏。偕:一同,偕同。汉朝时被征召的士人皆与计吏同上京师,故称为“计偕”。后世举人入京会试,也被称为“计偕”。计吏,指古代州郡掌簿籍并负责上计的官员。

2]同袍(páo)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后指战友(如袍泽),也泛指朋友,此处指同乡、同学。

3]丁敬宇 明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工部尚书,太子少保、太保,一品大员。阳明学发展的核心人物王畿晚年得意弟子,为人至柔、无为、谦虚。91岁去世,13代子孙个个长寿,61人载入史册。

4]恂恂 温和恭敬,小心谨慎的样子。《论语·乡党》:“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5]款款 忠诚恳切。

6]先(xiàn) 不当超前而超前。《孟子·告子下》:“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三、逆来顺受

【原文】

丁丑在京,与冯开之同处,见其虚己敛容,大变其幼年之习。

李霁岩直谅益友,时面攻其非,但见其平怀顺受,未尝有一言相报。

予告之曰:“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

已而果然。

【译文】

丁丑(1577)年在京城,和冯开之住在一起,看见他总是虚心自谦,面容和顺,大大改变了他小时候的习气。

李霁岩这个人性格直率,当时当着大家的面指责他的过失,只见他心平气和地顺从接受,一句话也没反驳。

我告诉他说:“福有福的开端,祸有祸的预兆,这颗心果真谦虚,一定会得上天帮助。老兄您今年必定能够登第了!”

后来确实如此。

【注释】

1]丁丑在京 万历五年(丁丑1577年)会试,初拟取袁了凡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试官而落第,时年44岁。冯开之与之同室,当年中进士。

2]直谅益友 直爽信实之益友。出自《论语·季氏》:“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正直的朋友、信实的朋友、博学多闻的朋友。《说文》:“谅,信也。”

3]平怀顺受 心平气和,虚怀若谷,逆来顺受。《心相篇》:“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四、心服速改

【原文】

赵裕峰光远,山东冠县人,童年举于乡,久不第。其父为嘉善三尹,随之任。

慕钱明吾,而执文见之。明吾悉抹其文。赵不惟不怒,且心服而速改焉。

明年,遂登第。

【译文】

赵裕峰,名光远,山东冠县人,幼年乡试中举,却总考不中进士。他的父亲做嘉善主簿,随父赴任。

赵裕峰仰慕钱明吾,带着文章去拜见。钱明吾先生把他的文章全删了。赵裕峰不但不生气,并且心服口服,赶紧拿回去修改。

第二年,赵裕峰就中了进士。

【注释】

1]三尹 县府里的主簿。知县称大尹,县丞称二尹,主簿称三尹。

2]悉抹其文 将文章全部涂抹。

五、天启温良

【原文】

壬辰岁,予入觐,晤夏建所,见其人气虚意下,谦光逼人。

归而告友人曰:“凡天将发斯人也,未发其福,先发其慧。此慧一发,则浮者自实,肆者自敛。建所温良若此,天启之矣。”

及开榜,果中式。

【译文】

壬辰(1592)年,我进京觐见皇上时,见到了夏建所,看他这人特别和气,特别谦虚。

回来后我告诉朋友:“一般上天给某人降恩时,还没赐福,先赐予智慧。智慧一开显,轻浮的人自然踏实,随性的人自然自律。建所他这么温和善良,老天要开启他的福气了。”

等到放榜,他果然考中了。

【注释】

1]入觐(jìn) 入宫觐见皇上。

2]气虚 语气柔软,待人和气,反之是气盛。

3]意下 谓口气缓和下来,不再坚持原先的看法。

第二节 气盛折福

一、恃才自傲

【原文】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

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译文】

江阴张畏岩,学识渊博,文章写得好,圈内有名的才子。甲午(1594)年南京乡试时,他住在一座寺院里。发榜时名单里并没有他,便大骂考官有眼无珠。当时有一位道士在旁边浅笑,张畏岩马上迁怒道士身上。

道士说:“您的文章一定不怎么样。”

张畏岩更加生气:“你没看我的文章,怎么知道写得不好?”

道士说:“我听说写文章心平气和很重要,现在听您这么骂人,心气很不平和,文章怎么写得好?”

张畏岩不禁理屈心服,于是靠近道士请教。

【注释】

1]工 善于,长于。

2]艺林 指文艺界或收藏汇集典籍图书的地方。

3]眯目 杂物入眼内使视线模糊,引申指蒙蔽。

4]心气和平 心平气和。《心相篇》:“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清代金兰生《格言联璧》:“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5]遽(jù) 快,迅速。

6]就 凑近、靠近。

二、道者传道

【原文】

道者曰:“中全要命,命不该中,文虽工,无益也。须自己做个转变。”

张曰:“既是命,如何转变?”

道者曰:“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张曰:“我贫士,何能为?”

道者曰:“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常存此心,功德无量。且如谦虚一节,并不费钱,你如何不自反而骂试官乎?”

【译文】

道士说:“能否考中功名完全看命运,命里要是考不上,文章再好也没用。一定要自己改命。”

张畏岩问道:“既然是命,怎样去改?”

道士说:“人的命运由先天安排,改造命运由我们自己。只要努力行善,多积阴德,有什么福求不到?”

张畏岩说:“我一个穷秀才,能做什么?”

道士说:“行善事积阴德,都要靠发心,常存行善积德的心,功德就无量无边。比如谦虚这一点,并不要花钱,你为什么不反躬内省却骂考官呢?”

【注释】

贫士 亦作“贫仕”,穷士,穷儒生,穷人。印光大师:“利人利物,不一定要钱,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凡无利益之心之话之事,均不存不说不行,满腔都是太和元气,生机勃勃。”

三、折节自持

【原文】

张由此折节自持,善日加修,德日加厚。

丁酉,梦至一高房,得试录一册,中多缺行。

问旁人,曰:“此今科试录。”

问:“何多缺名?”

曰:“科第,阴间三年一考较,须积德无咎者方有名。如前所缺,皆系旧该中式,因新有薄行而去之者也。”

后指一行云:“汝三年来持身颇慎,或当补此,幸自爱。”是科果中一百五名。

【译文】

张畏岩从此坚持改变习气,善事日益增多,德行日益增厚。

丁酉年(1597年),梦中到了一处高楼,拿到一本考试录取名册,其中有很多空行。

他询问旁边的人,回答说:“这是今年考试录取名册。”

张畏岩问:“为什么这么多空行呢?”

那人回答说:“科举考试,阴间三年考核一次,只有积德没过错的人记入名册。比如前面的空缺,都是本该考中,因为最近犯了过失而被去掉名字的。”

后来指了一行说:“你三年来能严格要求自己,也许会补这个空缺,你一定要自重自爱。”后来科考,张畏岩果然中举,名列第一百零五。

【注释】

1]折节 改变自己,屈己尊人。

2]自持 自我克制,自己坚持,保持。

3]高房 高大且华丽的楼房。

4]幸 希望。

四、心气忌盛

【原文】

由此观之,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

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译文】

从这些看来,举头三尺,一定有神明监察善恶,而趋吉避凶,绝对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一定要端正心念,谨言慎行,千万不能触怒天地鬼神,而虚心谦卑,让天地鬼神时时怜惜我们,才有接纳福气的基础。

那些心高气傲的人,肯定不会有什么出息,即使偶然成功,也不会维持多久。稍微有点见识的人,一定不愿意自己心量狭隘,把自己的福气挡在了外面。况且,谦虚就能到处学到东西,得到无穷的好处,尤其是想学习和成长的人,谦德必不可少。

【注释】

1]断然 绝对,无论如何。

2]气盈 心高气傲,志得意满。《菜根谭》:“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得;衰时罪孽,都是盛时作得。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3]远器 谓有才能﹑能担当大事的人。

五、愿大志坚

【原文】

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译文】

古语说:“真心想求功名的,一定能得到功名;真心想求富贵的,一定能得到富贵。”一个人有了志向,就像一棵树有了根。我们立定这个志向,必须念念不忘谦虚,处处不忘帮助别人,自然会感动天地,因而修福全在自己。

今天求取功名的人,从一开始就未曾有真切意愿,不过是一时的兴趣,兴趣来了就修福修慧,兴趣退了就懈怠停滞了。

孟子对齐宣王说:“君王如此喜好音乐,如果能让百姓离苦得乐,齐国就差不多强大了。”我对于功名也是这样。

【注释】

1]志 心之所向,远大的目标,长久的意愿。《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兴阑 兴残,兴尽,兴致已退。曾国藩:“(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小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3]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出自《孟子·梁惠王》,孟子劝齐宣王将个人寻求快乐之心转为关心民众疾苦,与民同乐。庶几:差不多,大概。

4]予于科名亦然 我对于功名也是这样。《朱子治家格言》:“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读书如果是为了求功名,求功名如果是为了自己,则读书和积德的热情很难持久。我们应该心存高远,真心帮助大众拔苦与乐,袁了凡认为这才是功名的意义。

附录 袁了凡简介

袁了凡(1533—1606年),字庆远、坤仪,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明朝重要思想家,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嘉靖十二年(1533年)出生在浙江嘉兴府嘉善县魏塘镇,年轻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万历十四年中(1586年)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800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万历二十年(1592年),倭寇进犯朝鲜,升任兵部职方司主事,不久调任援朝军营赞划,谋划平壤大捷,一举扭转战局。后罢归乡里,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年)追叙袁了凡东征之功,赠尚宝司少卿。清干隆二年(1737年)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