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原文+译文+注解1
来源: | 作者:顾四国 | 发布时间: 2024-06-12 | 2760 次浏览 | 分享到:

【译文】

我又问道:“孟子说:‘求能得到所求,只是向内求。’道德仁义我们可以努力做到,但是功名富贵怎么能求得到呢?”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没说错,是你自己理解错了。你没听六祖慧能说吗:‘一切的幸福,都离不开这颗心;只要从心地里内求,感应没有不通畅的。’‘向内心自求’,不仅得仁义道德,也得功名富贵,这叫做内外双得,‘这样的求法有益于求到’。

如果不能反躬内省,而只是向外追求名利富贵,那么‘即使再努力再有方法’,‘得到的也是命中本有的’,这样内(仁义道德)外(功名富贵)都没有得到,所以毫无益处。”

【注释】

1]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 出自《孟子》:“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如果想要就能得到,不想要就能舍去,这种求有益于得,是因为所求的是我自身德行。如果用尽办法去求,得到了也是命里本有,这种努力是白费力气,因为所求的是身外之物。

2]六祖 唐朝人,佛教禅宗在中国的第六代祖师慧能大师,弟子整理其事迹和思想成《六祖坛经》。

3]方寸 此处指心地。

第三节 反求诸己

一、反躬内省(之一)

【原文】

因问:“孔公算汝终身若何?”余以实告。云谷曰:“汝自揣应得科第否?应生子否?”

余追省良久,曰:“不应也。科第中人,类有福相。余福薄,又不能积功累行,以基厚福;兼不耐烦剧,不能容人;时或以才智盖人,直心直行,轻言妄谈。凡此皆薄福之相也,岂宜科第哉?”

【译文】

禅师问我:“孔先生算你终身命运是怎样的?”我如实相告。禅师说:“你自己好好想想,你就应该考得功名吗?应该生儿子吗?”

我反省了很久,说:“不应该。有功名的人,都是有福相的。我福气微薄,又不能积功累德来修福、培福;加上我遇事不能忍耐,没有耐心,对人没有包容心;好胜心强,经常借助聪明和才能把别人比下去;做事随意,说话轻率。这些都是薄福的相,怎么能考得功名呢?”

【注释】

1]自揣 自己思量。

2]烦剧 繁杂细碎。

3]盖 掩盖、超越。

二、反躬内省(之二)

【原文】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译文】

“大地藏污纳垢却化育生物,池水清澈见底反而常常养不住鱼。我性情孤洁,喜欢挑人毛病,应是无子原因之一;和气能化育万物,我却容易生气,应是无子原因之二;慈爱是生生不息的根本,残忍是不育的原因,我太爱惜名声,常因放不下自我而耽误救人,应是无子原因之三;说话太多伤耗气血,应是无子原因之四;我爱喝酒,酒又容易消散精元,应是无子原因之五;我喜欢熬夜久坐,不晓得保养元气精神,应是无子原因之六。其他还有许多过失,说也说不完。”

【注释】

1]好洁 此处常被误解为“有洁癖”,实为“性情孤洁”。《心相篇》:“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菜根谭》:“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愚,要包容得。”

2]爱 仁慈心、慈悲心、恻隐之心。《论语·学而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孟子·离娄篇下》:“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礼记》:“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3]忍 残忍、冷漠、刻薄。

4]矜惜 吝惜、爱惜。《菜根谭》:“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5]多言耗气 好讲话、消耗真气。《心相篇》:“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6]喜饮铄(shuò)精 铄:消损。喜欢饮酒、消损精力。

7]葆元毓(yù)神 葆:同保。毓:同育。保养元气元神。精气神为人之三宝,形之所存,命之所寄,生之所托,全在此三宝之真全旺盛。不足则病,过亏则衰,太竭则老,全竭则死。

三、厚德载物

【原文】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即如生子,有百世之德者,定有百世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定有十世子孙保之;有三世二世之德者,定有三世二世子孙保之;其斩焉无后者,德至薄也。”

【译文】

云谷禅师说:“不是只有功名之事是这样!在这个世界上,拥有千金财富的人,一定是有千金的福德;拥有百金财富的人,一定是有百金的福德;会饿死的,一定是福德用尽以至于饿死。命运的区别只因各人福德不同,哪有一点命运自己的想法?

再如生儿子,有百世之厚的福德,一定有百世的子孙承传家道;有十世之厚的福德,一定有十世的子孙承传家道;有三世两世之厚的福德,一定有三代两代的子孙来承传家道;家族断绝、后继无人的,福德太薄啊。”

【注释】

1]天不过因材而笃 出自《中庸》:“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上天生养万物,一定会借助它自身的材质而使之更加丰厚,所以对有根基的就加以培养,对不正的就使它消亡。《心相篇》:“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洒饭;瘟亡不由定数,骂天咒地。”

2]斩 断绝。

四、改过向善

【原文】

“汝今既知非,将向来不发科第及不生子之相尽情改刷。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

夫血肉之身,尚然有数;义理之身,岂不能格天?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孔先生算汝不登科第、不生子者,此天作之孽,犹可得而违。汝今扩充德性,力行善事,多积阴德,此自己所作之福也,安得而不受享乎?”

【译文】

“你现在既然知道错了,那就把得不到功名子嗣的福薄相尽力改得干干净净。一定要积德,一定要对人包容,一定要和气慈爱,一定要爱惜精气神。从前种种的一切当作在昨天死了,以后种种一切就如今天重生,这是道义人生的开始。

血肉之躯总有命数,道义人生能不改变命运吗?《尚书·太甲篇》说:‘过去造的恶业,现在能忏悔改过,还是能转变的;如今明白道理还去造恶,那就无可救药了。’《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反思所作所为是否合乎天理,这样才能求得福报。’

孔先生算你不得功名、命无子嗣,这是天命注定,还是可以改变的。你现在起要扩充自己的德行,努力多做善事,多积阴德,这是你自己修的福,哪里可能享受不到呢?”

【注释】

1]发科第 科考得功名。

2]包荒 包容一切。《菜根谭》:“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3]格 通达、感动。

4]太甲 为五经中《尚书》之首篇。太甲是商朝的君王,早年的时候太甲胡作非为,后来在大臣伊尹的教导之下,改过自新,这是他后来对伊尹所说的感激之语。

5]永言配命 经常反省自己的心念言行是否合乎天道。《太上感应篇》:“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第四节 福田心耕

一、敬信教言

【原文】

“《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若言天命有常,吉何可趋,凶何可避?开章第一义便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汝信得及否?”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

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译文】

“《周易》是君子为人处世、扬善止恶的谋略,如果说命运是无法改变的,那福气怎么能求得到,而灾祸又怎能避免呢?《周易》开篇第一章就说:‘积德行善的家庭,必定后福无穷。’你能足够相信这句话吗?”

我相信禅师所说,恭敬拜谢,领受教诲。

于是,我把从前所犯的罪过,在佛前发露忏悔,写下疏文一篇。我先祈求能够中举,发愿行三千件善,以报答天地祖宗的恩德。

云谷禅师拿出《功过格》给我看,让我记录每天所做的事情,有善行就记数,有过错就减除,还教我持念准提咒,希望我有求必应。

【注释】

1]发露 谓显露表白所犯之过失而无所隐覆。

2]疏 条陈于上天或皇上之文章。

3]功过格 记录功过之表格。

4]准提咒 佛门十小咒之一,整体咒语为:南无飒哆喃(nā mó sà duō nán),三藐三菩陀(sān miǎo sān pú tuó),俱胝喃(jù zhī nán),怛侄他(dá zhí tuō),唵折戾主戾(ǎn/ōng, zhé lì zhǔ lì),准提娑婆诃(zhǔn tí suō pó hē)。

二、念头不动

【原文】

语余曰:“符箓家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译文】

云谷禅师对我说:“道家符箓派说:‘如果不会画符,会被鬼神耻笑。’画符有一个秘诀,就是不动念头。提笔画符,先排除所有干扰,不起一个念头。就在不动念时下笔,可说是开天辟地。然后一笔画成,中间没起任何念头,这道符就灵验。凡是向上天祈祷,或想改变命运,都要停息妄念求感应。”

【注释】

1]符箓家 符箓为道家术士用来驱神辟邪的特殊文体,以朱墨作书缭绕成文,或烧化和水吞服治病,符箓家即专门以书符书箓行事之人。

2]万缘放下,一尘不起 眼缘色,耳闻声,鼻缘香,舌缘味,身缘触,意缘法。虽然接触外在的人、事、物,但能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心如止水,清净无为,便是万缘放下。况且,万物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世间任何事物都是暂有的、假有的,应放下对这些无常幻相的执念。一尘不起,即一念不生,心诚则灵,曾国藩读书笔记有言:“一念不生是为诚。”

3]混沌开基 混沌:天地尚未开辟。开基:首开基端。

三、平等无别

【原文】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二。’夫夭与寿,至二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

细分之:丰歉不二,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二,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二,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之矣。”

【译文】

“孟子说到立命的学问时,说:‘无论短命或长寿都要一心不二。’短命和长寿完全是两回事,但当我们不动念时,怎会分别哪个是短命,哪个是长寿呢?

再来细分,收入无论丰厚还是亏损,都能一心不二,可以转变财富运;无论逆境顺境、善缘恶缘,如果都能一心不二,可以改变命里的地位;寿命无论短长,都能一心不二,可以延年益寿。

人生在世,只有生死最重要,如果连寿命都已放下,那么一切顺境和逆境就更不用说了。”

【注释】

1]丰歉不二,然后可立贫富之命 北宋林逋《省心录》:“能知足者,天不能贫。”

2]穷通不二,然后可立贵贱之命 《省心录》:“能随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忍辱者,天不能祸。能无求者,天不能贱。”《菜根谭》:“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3]夭寿不二,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出自《孟子·尽心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省心录》:“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贪生者,天不能死。能以身任天下后世者,天不能绝。”

4]该 包括。

四、清净无染

【原文】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即此便是实学。”

【译文】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积德修福该有这样的心态。只问耕耘,是指我们身上有过失、恶行,都应对治去除;不问收获,是指如对结果有一丝贪求,对外缘有一毫执念,都要斩断。能做到这地步,可以找到真我本性,这是真实的智慧。”

【注释】

1]修身以俟(sì)之 出自《孟子·尽心篇》:“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俟:等待。

2]觊(jì)觎(yú) 非分妄求、急于求成。《菜根谭》:“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应暗长;为恶不见其损,如庭前春雪,当必潜消。”“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3]将迎 出自《庄子·应帝王》:“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将:送也。

4]先天之境 人之本来真如不动面目。

五、持咒摄心

【原文】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