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原文+译文+注解1
来源: | 作者:顾四国 | 发布时间: 2024-06-12 | 2600 次浏览 | 分享到:

前言

人生要幸福,必读的第一本书就是《了凡四训》。     ——稻盛和夫

1569年,明朝37岁儒生袁黄拜访云谷禅师,偶得改命之法。一生命运被算定的他立即依法求中举,次年果考中;48岁依法求生子,次年又得子;51岁求中进士,3年成功。

1601年,69岁的袁了凡已延寿16年,笔述亲身经历与禅师教诲以教子,因“文理俱畅,豁人心目”,读之有“欣欣向荣、亟欲取法之势”而广为流传,一时里巷皆知。

200多年后,曾国藩最为推崇《了凡四训》,读后立号“涤生”,终身奉为修身为官之宝典,成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将此书列为子侄必读的第一本人生智慧之书,此后曾氏历代家道不衰。

300多年后,稻盛和夫邂逅《了凡四训》,读后顿悟人生活法,用以指导自我修行与企业经营,一手缔造两家世界500强,50年持续无亏损,位列日本“四大经营之圣”。在《活法》中,他将此书列为第一本修身治企指导书。

400多年后,《了凡四训》至少已印行数千万册,在全世界帮助无数人改造命运、心想事成,欧美、东南亚、中国港澳台等地专门研究机构有数十所。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国内地学习《了凡四训》的风气也已越来越盛。《了凡四训》久负盛名,被称为东方励志奇书,作为家训,知名度仅次于《曾国藩家书》。随着近代曾国藩、印光大师等著名人士的推崇,当代净空老法师、稻盛和夫等德高望重者大力推荐,尤其是习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央电视台、中纪委联合推介《了凡四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重视对《了凡四训》的学习。《了凡四训》在明清时期是通俗易懂的大众读本,可是当代一般读者对文言文普遍有畏难情绪。近些年来有一些关于《了凡四训》的白话注解读本,可以帮助读者迅速了解大意,起到了积极的普及作用,但如果作为学习参考书,有些地方又不太准确和详尽。

本书对原文断句、标点和注音进行了重新梳理,对重要字句广查出处和原意,对常被错解的条目严谨考证,并力求用最精准的白话解释原文。

感谢所有热爱《了凡四训》的人,感谢所有让您看到本书的人。愿更多人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顾四国

2019年冬于杭州

第一章  立命之学

第一节 听天由命

一、顺母学医

【原文】

余童年丧父,老母命弃学举业学医,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译文】

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改学医。她说,学医可以保养身体,可以济世救人,并且学一门技艺而出人头地,这是你父亲一直以来的心愿。

【注释】

1]父 袁了凡的父亲袁仁(1479—1546年),字良贵,号参坡,浙西名儒,儒学造诣高,藏书两万余卷,以贤能闻名,主持地方祭典。他还是王阳明先生的道友,唐伯虎的知己。55岁时生了凡,68岁善终,对了凡早期影响大。

袁了凡祖父袁祥(1448—1504年),字文瑞,号怡杏。“了凡之先,赘嘉善殳(shū)氏”,六岁被魏塘镇医家殳氏收养,成年后完婚,生一女。心不在医,喜读书会友,热衷家学。入赘到钱鄂家为婿,承殳家祖业,终成名医。袁祥妻殁,茕茕一身,后娶平湖巨室朱氏女,资送甚厚,善料理,大起,建袁家庄园。

袁了凡曾祖父袁灏(hào)(1414—1494年),字菊泉,陶庄一名里长,寿81岁。编写《袁氏家训》,提倡救世助人、积德行善、谦虚修德等。

袁了凡之高祖父袁顺,字杞山,世居陶庄,土地40多顷,元末颇富饶。豪侠好义,勇于为善。反朱棣篡位,命多舛。

2]举业 科举时代学子应试之学科。

3]养生 保养身体。

4]夙心 志向,长久的期望。

二、偶遇孔公

【原文】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

余敬礼之,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

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

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译文】

后来我在慈云寺,遇到了一位老人,相貌非凡,两颊长须,飘然似神仙。我向他恭敬行礼。

这位老人对我说:“你是官场中的人,明年就可以去进学参加考试了,为何不读书呢?”我告诉他原因,并请教老人尊姓大名、仙居何处。

他说:“我姓孔,云南人。宋朝邵康节先生所精通的皇极数,我得到正统传承,命中注定我该传给你。”

【注释】

1]修髯(rán)伟貌 修:长。髯:两颊胡须,泛指胡须。伟貌:体貌魁梧。有着修长胡须之非凡相貌,仙风道骨。

2]叩 询问。明·魏禧《大铁椎传》:“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3]邵子 名雍,字尧天,自号安乐先生,宋范阳人,易理学家,两度以遗逸被荐授官皆不赴,卒谥康节,著有《观物篇》《皇极经世》《渔樵问话》《伊川击壤》等。

4]皇极数 邵雍先生毕生研究《易经》之绝学,为专讲一切气数命运之书,内谓无论国家之气数,个人之命运或过去未来之事皆能推算而出,后代命算起课之人常据此书而演。

5]正传 正宗传承、正统师承。

6]数 命数。

三、纤悉皆验

【原文】

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

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译文】

我引请他到家里,禀告母亲,母亲要我好好招待。试请孔先生推算,连细微之处都算得丝毫不差,非常灵验。

我于是动了读书的念头,和表兄沈称商量。表兄说:“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里开私塾,我送你去那儿学习很方便。”我便拜了郁海谷先生为老师。

孔先生为我推算命数:“你参加童生县考时,会是第十四名,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第二年去考试,三场考试名次果然和孔先生推算的完全一样。

【注释】

1]纤悉 细致而详尽。

2]开馆 私立学堂开课授业。

3]起数 起算推断。

4]童生 凡是尚无功名之书生,不论年纪多大皆属之。

5]府考 数县合聚称之为府,县考合格后方能参加府考。

6]提学 省内之最高考试官。

四、终身休咎

【原文】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译文】

孔先生又为我推算一生的命运。他说:“你哪一年会考第几名,哪一年应当补上廪生,哪一年应当做贡生。出贡后哪一年被选拔为四川的一个知县,在任三年半,便该辞职回乡。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没有留下子嗣。”我一一作了记录,牢记在心里。

【注释】

1]休咎(jiù) 吉凶。休:吉祥。咎:凶险。

2]廪(lǐn) 廪生,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

3]贡 贡生,明清时期由府、州、县学推荐到京师国子监学习的人。

4]大尹(yǐn) 知县。

5]丑时 古时计算时辰之名称。一日分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依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丑时为凌晨1点至3点。

五、不出悬定

【原文】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

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

余窃疑之,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

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译文】

从此以后,每次碰到考试,所考名次都不出孔先生的预料。

唯独算我领廪生粮到九十一石五斗时才出贡,可是当我领到七十一石时,屠宗师就批准我补了贡生。我暗自觉得奇怪,后来补贡申请果然被新任的杨宗师驳回。

直到丁卯年(1567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的试卷,感叹道:“这五篇策论,可以说是五篇呈给皇帝的奏折。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么可以埋没他一辈子呢?”于是批准了县里的补贡申请。这时再算之前所领廪米,刚好是九十一石五斗。

我因此更加相信,成功和失败都是命中注定,连具体时间也早已注定,从此对一切看得很淡,不去追求了。

【注释】

1]考校(jiào) 考试。

2]悬定 事先料定。

3]宗师 即一省之提学尊称。

4]署印 指代理官职。旧时官印最重要,同于官位,故名。

5]丁卯 古时年代名,其算法为天干配合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支。第一年是甲子,第六十年是癸亥,满六十年后再由甲子开始推算。

6]备卷 即了凡先生之乡试卷册。

7]奏议 臣子因事向皇帝请求采纳之奏折,包括奏、议、疏、表等。

8]博洽淹贯 博洽:博学多闻。淹贯:深通广晓。

9]老于窗下 窗下:私塾中,比喻研读学业,功名无份,才华埋没。

10]申文 下属对上司所呈之文件。

第二节 求之在我

一、对坐云谷

【原文】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译文】

我做贡生后,在燕京的国子监呆了一年,每天打坐,不想看书。

己巳年(1569年),我转学到南京的国子监,还没报到,先去栖霞山拜见云谷禅师。和禅师对坐一室,连续三天三夜眼皮都没合。

云谷禅师问我:“一般人之所以不能够成圣成贤,只因被妄念纠缠。而你打坐三天,没见你起一个妄念,为什么呢?”

我说:“我的命早被孔先生算定了,何时生、何时死,何时得意、何时失意,都有定数,我就是想起心动念,也没什么可思虑的。”

【注释】

1]燕都 明朝首都燕京,今天的北京。

2]游南雍 入南京之辟雍读书。辟雍即国子监,为古时大学。

3]云谷会禅师 师名法会,别号云谷,浙江嘉兴人,后代崇为中兴禅宗之祖。

4]妄念 与妄想同义,虚妄的念头。

二、凡人有数

【原文】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译文】

云谷禅师笑道:“我误认你是圣贤人了,原来还是凡夫。”

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平常人会起心动念,就逃不过天地规律,怎能没有命数?但是也只有平常人有命数,极善之人没有限定的命,极恶之人也没有不变的命。你二十年来,命数都被孔先生算定,不曾转变一丝一毫,难道不是凡夫吗?”

【注释】

1]阴阳 此处指大自然规律。

2]善 《佛说十善业道经》将善分为十类: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此三项为身善)、四不妄语、五不恶口、六不两舌、七不绮语(此四项为口善)、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不邪见(此三项为意善)。

三、命由我作

【原文】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译文】

我就问:“难道命数是可以逃得了的吗?”

禅师说:“‘命运是由我们自己造作,福气来自我们自身所求。’《诗经》《尚书》里讲的,确实是智慧的教导。佛教经典里说:‘求富贵能得到富贵,求得儿女能得到儿女,求长寿能得到长寿。’说谎是佛家的根本大戒,这些佛菩萨怎么会说谎骗人呢?”

【注释】

1]我教典 指佛家经典。“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此三句系摘集于《楞严经》和《法华经》。道家经典《太上感应篇》亦云:“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2]释迦 即释迦牟尼,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佛教创始人。

3]戒 戒律,佛教徒的生活准则,最根本的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4]佛 梵文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意译为“觉者”“觉”,是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也是所有无上正等正觉的总称。

5]菩萨 地位仅次于佛,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度众生。中国人最熟悉的菩萨有: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等。

6]诳(kuáng)语欺人 诳:欺骗。《金刚经》:“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菩萨绝不讲虚假的话欺骗众生。

四、福自己求

【原文】

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

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