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原文+译文+注解2
来源: | 作者:顾四国 | 发布时间: 2024-06-12 | 1087 次浏览 | 分享到:

另外,听到别人说我坏话而不生气,即使谣言满天飞,也如拿着火把去烧天空,火终归会自己熄灭。如果听到别人说坏话就生气,即使用尽心思,全力辩解,就像春蚕吐丝,作茧自缚,反而纠缠不清。生气不但毫无益处,而且有害。

其他种种过错和罪恶,都应该依据道理细细去想。事实真相真搞清楚搞明白,过失自然不会再犯。

【注释】

1]矜(jīn) 怜悯。

2]悖(bèi)理相干,于我何与 悖理:违背情理。相干:干预、干扰。与:施予、帮助。和别人计较有违情理,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3]无自是之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 自是:自以为是。《老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尤人:埋怨他人。圣贤人不会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有智慧学问的人也不会埋怨他人。范纯仁戒子弟:“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尔曹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4]行有不得……自反 反:反省,原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出自《孟子·离娄上》:“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皆反求诸己。”

5]谤(bàng) 毁也,在背后公开说人坏话。申涵光《荆园进语》:“何以止谤,曰无辩。辩愈力,则谤者愈巧。”

第三节 心改命变

一、从心而改

【原文】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译文】

什么叫从心上改过呢?过失有千万种,都是从心念变现出来的,我们如果不动心念,过失还从哪里生出来呢?

修学之人对于贪爱美色、名声、财物,或喜欢发脾气,种种过失没必要一个个去找。只要全心全意利益众生,时时处处保持正念,邪念自然就污染不上了。就像太阳当空而照,妖魔鬼怪就悄悄消失了,这是精髓的精髓啊。

过错全从心念造作,也应自心念改,好比斩除毒树直接斩断树根,何必剪一根根树枝,摘一片片树叶呢?

【注释】

1]学者 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魍(wǎng)魉(liǎng) 妖魔鬼怪。

3]潜消 潜:隐藏的,秘密地。消:消失,消散。蕅益大师曰:“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4]精一 出自《尚书·大禹谟(m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乃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意为:人心难易其诡,道心难得其真,求真总须精纯专一,治世贵在守中固善。

5]奚 何。

二、理事无碍

【原文】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译文】

一般来说,最好的改过是改心念,马上心地清净,念头才动就能发觉,发觉了就没有了;假如做不到这样,一定要弄清楚道理以改掉过错;如果这样还做不到,必须根据具体的事情来戒除。用改心念的上等功夫,同时明了道理,事上禁止,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果只是事上禁止,既不明理,又不改心念,那就很笨拙了。

【注释】

1]大抵 大概、大多数。

2]当下 现在的这一刻。

3]清净 指离恶行过失、烦恼垢染。忏悔偈:“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三、改过效验

【原文】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

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译文】

不过,发愿改过,一方面必须有良师益友提醒,一方面必须鬼神作见证。全心全意忏悔改过,后不再造,从早到晚绝不松懈,经过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再到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定会有效果。

要么感觉心地清净、精神舒畅;要么觉得智慧一下子打开;要么身处繁琐杂乱之境,心里却通透明了;要么遇到冤家仇人,能不生烦恼而生欢喜心;要么在梦里,感觉吐出黑东西来;要么梦到古圣先贤来提携接引;要么梦见自己在虚空中飞步漫游;要么梦见庄严佛国幢幡宝盖。

这种种吉祥殊胜的景象,都是过恶消除、罪业消灭的好征兆。但是,不能因此就自高自傲,停滞不前。

【注释】

1]一心忏悔,昼夜不懈 忏悔: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仪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善导大师:“唯须勤心忏悔,日夜三时六时等,但忆得即忏者,最是上根上行人也。”“利剑即是弥陀号,一声称念罪皆除。”“念念称名常忏悔。”《观经》:“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专念阿弥陀佛名号是最好的忏悔。

2]恬旷 恬:安静。旷:疏阔。淡泊旷达。

3]冗沓 繁杂。

4]太虚 谓宇宙。南朝·梁·沈约《均圣论》:“我之所久,莫过轩羲;而天地之在彼太虚,犹轩羲之在彼天地。”唐·陆龟蒙《江湖散人传》:“天地大者也,在太虚中一物耳。”

5]幢幡宝盖 鲜明盛大的旗帜和被珠宝所装饰的宝伞。幢是圆筒状,幡是长条状。幢幡宝盖指佛国净土,或寺院道场,或指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接引众生往生时的胜境,如《中峰三时系念》:“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四、常思己过

【原文】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己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其有过者,心粗而眼翳也。

【译文】

春秋卫国大夫蘧伯玉在二十岁时,已经能觉察以前的过失而全部改掉。到了二十一岁,又觉得从前过失并没改彻底。到了二十二岁,再回头看二十一岁时,还像在梦中一般。年复一年,一层更深一层改过,做了五十年,仍能觉察到四十九年来没改完的过。古人是这么精进改过的。

我们都是凡夫,过失罪恶就像刺猬身上的刺,全身都是。但回想过去的事,常常看不到有什么过失,这是因为粗心蒙蔽了眼睛。

【注释】

1]蘧(qú)伯玉 春秋卫国大夫,孔子挚友。《论语·卫灵公》:“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宪问篇》:“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

周卫蘧瑗(yuàn),字伯玉。年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灵公与夫人南子夜坐,闻车声辚辚,至阙而止。南子曰:此蘧伯玉也。公曰:何以知之?南子曰: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君子不以冥冥堕行。伯玉,贤大夫也,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公使问之,果伯玉也。

夫忠臣孝子,不以昭昭伸节,不以冥冥堕行。盖其礼根于心,形诸外,悉出于至性至情,而非矫揉造作为之也。

2]过恶猬集 过错好似刺猬身上的刺,密密麻麻数不胜数。

五、作孽之相

【原文】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

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译文】

不过,一个人如果过恶深重,也是可以看得出来:

要么脑子不灵光,容易忘事;要么没啥事,但心里烦躁,容易生气;要么见到正人君子难为情,提不起精神;要么听到圣贤教诲,心里不喜欢;要么帮助别人,对方反而埋怨你;要么夜里常做些奇怪的梦;甚至说话词不达意,这些都是作了孽的表现。

假如有类似情况,就必须痛下决心,彻底改过,千万别耽误自己。

【注释】

1]赧(nǎn)然消沮 赧然:难为情、羞愧的样子。消沮:沮丧。

2]幸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