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83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674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八十三讲

前面我们先学了与人为善、爱敬存心和成人之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凡四训》为善十法中的第四个——劝人为善。

【何谓“劝人为善”?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凡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譬犹长夜大梦,而令之一绝;譬犹久陷烦恼,而拔之清凉,为惠最溥。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事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症发,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凡吾智。】

这一段的中心思想讲的什么呢?我们在这个世上不但要立功立德,还要注意立言。儒家讲究一个人修行的成就有三个标准:一个是立功,一个是立德,一个是立言。

立功就是自己能做出一番功名伟业来,比如像王阳明先生,他能够以一人之力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其所谓立功。

立德是什么呢?立德就是以一己之力建立一方之教化。在你活着的时候,让周围的民众获得教化,都变成了谦谦君子。像前面我们讲的大舜的例子,大舜与人为善,在潜移默化之中,让所有的渔民、猎户都互相推让猎场和渔田,以至于让农夫互相让出农亩,这就叫做立德。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们要学会立言。立言是什么?通俗讲就是弘法。把你所明白的道理,不管你明白的是深的还是浅的,都要把它传播出去,而且要让它流传下来。这就是韩愈先生那句话:“一时劝人以口,百事劝人以书”。我们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为什么这么重视出版物?为什么这么重视著作?他们深深地懂得这个道理,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我们现在劝一个人,就是给他讲道理,这一时给他讲明白了,那只是他一个人明白了,或者是当时听课的这一班人明白了。那么过几十年、一百年,未来的人还碰到了这类问题,他没有办法听你讲课怎么办?我们就靠书籍去流通。所以我们先贤就会有著作流通、保留下来,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经典。佛教三藏十二部的经典,我们儒家的十三经,道家的道藏,包括今天我们所有学习的《了凡四训》(《命自我立》)这本书,这都是“百世劝人以书”的典范。也就是说我们除了要学会自身修养之外,还要去广为传播。

这里讲的就是与人为善和劝人为善,它的区别在哪里?与人为善,是在潜移默化当中就把大家给教化了,看上去是不留痕迹的,它就是没有形迹的。

但是劝人为善,我们总要留下语言,总要留下文字。这些语言和文字,实际上看上去比较生硬,好像有了痕迹。一般讲我们希望是大道无形,不留痕迹。做任何事,灵龟扫尾自扫其迹,不想留痕迹。但是在劝人为善这件事情上,不留痕迹,我们也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我们流通善书,印刷经典,都有无上的功德。像我现在手里拿的这本《命自我立》的小册子,后面就有这么些字:“结缘奉送,珍重爱护,恭敬受持,利益无穷,北京四众弟子敬印。”有的小册子后面还有敬印的捐赠人名字,这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为什么?因为无论是哪一世的人,他只要是拿到了这本小册子,能够听君一席话的话,确实就胜读十年书。他在自己人生最迷茫的时候,就能给他点燃一盏指路的明灯。

大家不要小看这本《命自我立》的小册子。据资料记载,当年民国年间有一位著名的高僧叫印光法师,大家应该都知道,民国年间有四位大高僧:虚云法师、印光法师、太虚法师,后来还有些像弘一法师、谛贤法师、倓(tán)虚法师、慈舟这些大法师。其中印光法师是大家公认的净土宗的一位祖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在我们这示现。

印光法师住世这短短几十年,他印了很多书,他印了哪些书籍是最多的呢?就是三本书:《命自我立》、《安士全书》、《文昌帝君阴骘(zhì)文》。印祖是净土宗的祖师,按理说印刷净土三经、净土五经应该是最多,不是的,这些不是最多的,这些印刷数量是比较少的。最多的应该是大家看到资料写的,印刷了几百万册《了凡四训》,还有《安士全书》也印刷了几百万册,为什么?因为这几百万册的善书对于当时众生的根器是最有用的。而且在我个人来看,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更是要多印刷像《了凡四训》和《安士全书》这样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的这些书。这些道理,虽然非常浅,但是能够契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弊病,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人不信因果。不信因果,这个世界就会非常的糟糕,人们做任何事情丝毫没有敬畏心,肆无忌惮。人死灯灭,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是急功近利,完全一点点顾忌都没有,这个就太可怕了!为了对峙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流毒,在今天就更应该大力地宣传像佛家的《十善业道经》,儒家的《了凡四训》、《安士全书》,道家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要去多推广,多去印刷,多去宣传,多去宣讲。这样就能够打破所谓的机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断灭的人生观。

印祖之所以印的多,就是因为他知道这是我们济世的良药,这就是所谓的立言。这个立言不是为了自己而立。另外大家也千万要知道,我们今天看到的善书,很可能就是你自己前世印刷过、推广过的,甚至你可能编写过的这些善书。比如我个人看到了有些经典的某一些话就触动非常之大。对于《金刚经》、《楞严经》,还有一些比较偏僻的经典,偶尔遇到某些话,我就感觉极其的亲切,我念了第一句,一下子后面几句就全出来了,但是我并没有看这个经典。后来我就知道,这就是一种感应,一定是前世熟读,或者说你过去在这个地方下过功夫。我也希望大家多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你今天印了《金刚经》,以后就还能遇到《金刚经》。你今天印了《法华经》,将来就还能遇到《法华经》。你今天去传播善法,推广善法,给人讲解善法,那么将来你就还能遇到这些善法,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个因果必然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要怕有什么痕迹,有人说我们佛家不留痕迹,一切都空,不留痕迹。不留痕迹是指我们心地上不留痕迹,但是在劝人为善上,要借助这些痕迹才能劝人为善,不借助这些痕迹,也找不到更好的工具。

为什么要劝人为善呢?

书上文字很简洁,但是道理却非常通达。“而生为人类,孰无良心?世路役役,最易没溺。”什么意思呢?我们作为人类,谁没有那颗良知之心?良心就是良知之心,你可以浅处理解,也可以深处理解。浅处理解它是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善良的一面,都有好的一面,都有慈悲的一面,比如说有一个恶人,他也会突然有良心发现的时候,他要杀人,刀要落下去的时候突然良心发现了,有没有?有过。

人人都有善良和邪恶的一面,就好像我们头脑中有两个天使,一个说要坚持下去!一个说放弃吧!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善和恶的这些种子,我们要把善的种子提起来,这是一类对于良心的理解。还有一类更深层次的,就是每个人都有佛性,这个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认为指的是真正的超越善恶的无尽的佛性。这个也是六祖慧能大师讲的“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万法”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良心。

既然每个人都有这种良的心,无论你理解为浅的有善恶种子的良心,还是理解的超越善恶的这种大智、大觉、大能的本源之自性的良心,但是在世路役役上都容易没溺。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生活上遇到各种各样的境界,就所谓的六尘缘影,我们眼睛看到了什么东西,耳朵听到了什么东西,鼻子嗅到了什么东西,舌头尝到了什么东西,身体触到了什么东西,思想想出了什么东西,所有的这些很容易沾染迷惑在里面,尤其是容易产生自我的念头。本来没有自我,没有无明,突然产生了这种无明,而且还相续了这种无明。从此起惑,造业受报,轮回不止,受苦不止。这就是小乘讲的十二支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然后再相续无明下去,这样的就叫做”世路役役,最易没溺”。没溺就是从你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到逐渐的越染越重,变成十恶不赦的无间之苦业。那么如果说你得一善法,可以使人从三涂超出到人天,你去救赎他,这是应该的。或者说你得了一个净法,那么你使人从六道超越出到四圣法界,这也是应该的。

这就是什么呢?“与人相处,当方便提撕,开其迷惑。”我们与任何一个人相处,他只要有烦恼,那么我们就要随顺他的方便,帮他“提撕,开启迷惑”。提撕是什么呢?提撕就是提起来再撕破。提撕这个词在佛家比较常用。我第一次遇到这个词汇是读印光大师的文集。他说念佛法门,念到最后,佛号你一直持,持到最后佛号念不出来了,自然脱落掉了。这个时候你要提撕,就用这个词提起来,撕破它,提撕能念佛的能力,这个是谁在念佛啊?这就是印光大师他会通净土宗和禅宗。

印光大师并不是说只是一味地念佛,他是一位大菩萨,他只不过是对于信门根器的众生,极力推荐念佛法门。但是念佛法门里面也有上根器的人,功夫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就可以提撕来问这个自性了,到那个时候就开悟了。提撕提起来认得谁在念佛就开悟了。那么无论是帮别人讲人天善法,超出三涂;还是讲十二支缘起,讲四圣谛,超出六道;还是说帮人讲阿赖耶识缘起法,超越声闻;还是帮别人讲如来藏缘起法,讲法界缘起法,超越权教的菩萨,这都是善。我们除了要对机地给众生破迷开悟讲法以外,还需要留下一些线索,一些经典来让后人可以按图索骥。

试想我自己,一辈子我是修养不好,德行也不好,行持也很混乱,一辈子乱七八糟的,什么都尝试。所以我始终也没有得到一个明师的指点。不像有些师兄福报很好,有很好的有修有证的老师来指点他。那么像我这么顽劣,可能也没有老师愿意收,我这个品性太不好了。但是如果说没有先贤留下来的这些经典,像我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破迷开悟?我也不是说我开悟了,我就说我怎么能够在滚滚的红尘当中去找到方向?无尽的世间法、无尽的染法学都学不过来。我们去书店,书店里头那么多书,第一排可能就是什么小升初,第二排是中学考大学的辅导材料,各种各样的奥数,各种各样的音像杂志、历史书、科学书、医学书、炒菜的书、旅游的书、小说……无量无边的这些书,这么多的书,如果只是这些,你想想,我们怎么能够拔至于清凉呢?

这些都是世间法的书,都是染法的书,你在里边永远都出不来。只有里边有几本佛经、道经或者儒家的经典,你才有可能转身,找到一条破迷开悟的路,找到一条走向清凉界的路。所以说留下这些书,或者说我们去广为传播,我们去弘法,不要怕自己知道的少,哪怕知道点点滴滴,你都向别人去介绍,去推荐。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虽然有痕迹,但是也要去做,这个就是要有一颗劝人为善的心,也要有劝人为善的行迹。

我们经常要想着劝人为善,所以能够立言我们就立言,就能够立书我们就立书。最后他也提到了一个地方,我们也要注意,我们在与人传播善法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去犯失言和失人的错误。

什么叫失言呢?这个人他的时机不合适,你非要去跟他讲,那你就失言了。比如在基督教的教会里面,你知道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但是基督教会教化的教众,他只是讲两世因果和三道,现在活着是一世,死后是一世,然后三道他只讲地狱、天堂和人这三道,现在是人道,到死了以后不是天堂就是地狱。你知道了三世六道,你就冲进去跟他们讲,但是你会发现时机如果不合适,人家不光是诽谤你把你轰出来,而且可能还揍你一顿。还可能对他们这些人于事无补,因为他们的能力只能够接受两世三道的水平,你就不要再跟他去争辩。

在佛家里头,有些人根器是信门根器,像念佛的很多阿公阿婆,你让他讲道理,他也讲不出来,你让他问问题他也不问,但是他就是信,你让他念佛他就念佛。你让他信愿行三个,就是信愿行三个。那么到时候就能感得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相状现前。如果你非要冲过去给他讲唯识,讲如来藏或者讲华严,或者说给他讲科学、讲道理,他听不懂,你反而让她听个半落落,或者说你去跟他讲禅宗,你让他去参念佛是谁,他不是那种根器,你反而把他本身走的那条正确的路给破坏了。

可能你现在上了中学的课,你老想去逼着小学生一下就到中学,这就说明你不适应时机,这就叫失言。我们要小心这种事情,不要失言,要靠自己的智慧来观照对方是什么根器,什么机缘,处在什么状态,而不要说一股脑把你所知道的东西全灌输给他。这讲的是不要失言。

什么叫不要失人?不要失人,就是这个人他是这个根器的,比如说他是较下的根器,他想学唯识,或想学如来藏,或者想学华严观,想学天台观,你也有能力教给他,你发现他也有能力学、也有时间学,那么你就要不失时机地给他建立这个教门,帮助他教化。如果他是禅宗的根器,那你就要不失时机的抓住千钧一发这稍纵即逝的机会点他,让他回光返照来认识自性,你不能够丢失度化这个人的时机,你不能因为自己的懈怠或者说固执,就失去度化这个人的机会,这就叫失人,丢失人。

因此在劝人为善的道路上,我们要多做。劝人为善就是给我们自己圆满,这实际上从究竟来说,是一个大乘菩萨在最究竟见地上的一个必然的功夫。因为十法界一体,只要有一个众生他还有烦恼,那就没有一个佛可以圆满成就。或者说起码在你的世界里头,在你的因缘范围之内,只要有一个众生还没成佛,还有一点点的迷惑和烦恼,你就不可能圆满成佛。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以后,你一定是广传善法,而且要广传正法,而你要发愿或者说你不发这个愿,它也必然是这个结果,就是一切众生,包括你眼前的这些花草树木、草木瓦石、山川河流,乃至于点点滴滴的尘沙,最终你都得让他们成佛,才可以究竟圆满自己的智慧。将来如果我们明白华严经的法界缘起观就能懂了,这个是十法界众生,它是一体的,一切诸佛、众生都是共一体的。劝人为善就是劝己为善,助人就是助自己,这个一切众生是共一体的,所以你留善法在世间,下辈子回来,你还是接着这个世间的善法。好比是洗衣服,你洗了一大盆衣服,这个衣服一辈子你洗不完,你下辈子回来还得洗,你把所有世间的脏衣服全洗干净了,你自己身上才干净,你智慧福德才能圆满,就是这么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