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82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84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八十二讲

行善的第三个方法是成人之美。

【何谓成人之美?玉之在石,抵掷则瓦砾,追琢则圭璋。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或为之奖借,或为之维持,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务使之成立而后已。大抵人各恶其非类。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善人在俗,亦难自立。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多易指摘。故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 

成人之美的道理大家应该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为善的第三个好方法。我们知道佛教里菩萨度化众生,用四摄法门。哪四摄法门呢?就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第三个“利行”就是这里讲的成人之美。利行(hèng)就是利于他人的一切行止,帮助、成就他人所想要成就的东西,这就叫做利行,也叫利行(xíng),利人之行,叫利行。

有人想成就一件事,我就帮他去成就。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有砖添砖,有瓦加瓦,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原来天桥摆地摊的时候不都这么说吗?“老爷、太太都行行好吧!各位路过的老少爷们儿,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有钱捧钱场,有人捧人场,这样的一颗心,就是“成人之美”的心。

这段一开始举了个例子,把人去行善做好事,比喻为“玉之在石”,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无论是翡翠还是和田玉,外表看着都像一块石头。你从和田河床里头,抓起一块圆乎乎、黑乎乎、黄不拉几的石头,这玩意是什么东西?是玉是石你也不知道,但如果你切一刀(业内行话叫开窗,包括像玉石行业的赌翡翠,莫西沙场口的开个窗),你没开窗之前,要是把它扔了,或者拿起来打仗用,或者说你用它来压缸腌咸菜,那它就是一块瓦砾,没有什么玉的作用。但是如果你不断地琢磨它,它就能成为“圭璋”(guī zhāng)。圭璋就是大臣上朝的时候每个人要拿的玉的记事本,或者象牙圭或者玉圭或者是木板子。这个笏(hù)板就是非常珍贵的一样东西了。 

这里形容的是:有些人他们去做好事,在世间做好事的人本来就少,平常人都浑浑噩噩的,很少有人去做好事。往往做好事的时候,这个人他可能本身是奥里奥糟的一个人,他可能其他地方都不可取。今天他偶然做了件好事,做这件好事,就像石头里面的那块玉一样,你要去成就那块玉,而不要去褒贬那块石头。同时有的人做好事的时候,他存心是在摇摆的,你可能促他一下,他就去做这件好事了,如果你要反面刺激他一下,好事他转身就变成坏事了。

很多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就是这样的。尤其是像有权的人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你赞美他几句,“你这个人为官很廉洁,一切时候都是天下为公。”可能后堂有人正要给他行贿送礼来了,然后你这几句夸奖,他可能就改变主意,生起惭愧心了,就把他的坏事给改了,就改成好事了,这就叫成人之美。我们在这个社会上,千万要特别注意:我们不光要自己去做好事,我们看到别人在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想尽办法去成就他,想尽办法在他的这堆瓦砾当中、石头当中,找到他闪光的玉,并且把玉给凸显出来,而不要去凸显它的瓦砾。他在玉和石头之间思想摇摆不定的时候,我们要去成就他的那块玉,不要去成就他的那块石头。

这地方就提到了,“故凡见人行一善事”。如果有个人在做一个善事的话,“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人的发心是可取的,但是他条件还差一点点儿,那怎么办?这个时候我拿一点条件给他促成,就添加一点催化剂,我就把你的这件美事给促成了,或者是促成他内心当中的转变,或者是促进他外事上的因缘。

比如说这个人想发心修一所寺院来弘法,他现在发心是立起来了,但是钱财还有限,他可能需要一万两银子,已经有八千两了,你正好有两千两银子你就给他补上了,这就叫成人之美,你把这个结果给他成就了。还记得我们上回讲的邯郸张翁故事吧,其中像邯郸张翁的太太,捐给邻家的钱不够,还把自己头上戴的簪子拔下来,用私房钱去给了人家,成全人家的活人妻、活人子,这都是成人之美。 

因此,成人之美的关键,就是我们首先要看到对方善良的发心。他要做善事发心,并且我们要找到这里面还有哪些他条件上欠缺的,主动地去弥补,而不以自己的私心和私利来猜度对方,更不能去破坏别人的这份发心和功德。

我们很多人因为有嫉妒心,就不愿意成人之美,别人可成我之美,但我不可成人之美,私心很重。比方说,有的时候出家人讲法,或者是白衣居士讲法,互相之间就特别容易拆台。经常见过这样的,就在一些网站上和大家讨论有些法。越是有名气的人,比如像净空法师、南怀瑾先生、宣化上人,还有藏地的索达吉堪布,他们在讲法的时候确实有不尽善尽美的地方。比如像南怀瑾先生,可能有的时候因为他举的例子是非常的丰富庞杂,他不可能对于每一个例子的出处、名字、年代,考据得都特别准确和详细,很多人就拿这个作为证据来攻击他。这就是很常见的一种嫉妒心。往往这种嫉妒心还发生在那人他也是要讲佛法,他就嫉妒别人听众多,嫉妒别人讲得好。他就从别人讲的瑕疵里面专门去挑瑕疵,他不是去看别人的长处,就专门去看别人短处,而且有的时候还给自己美其名曰“我这是给你取长补短”。起到什么作用呢?最终就是说:净空这个人不可信,让别人不要去听他讲法了,其实这就是断人家慧命了。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提出来是帮人修补瑕疵,这是对的,你要去修补它,比方说有一个地方引的成语不对,或者说的发音不准确,把贮藏念成储藏了,你悄悄地给他指出来,下次让他改正,这叫成人之美。但是如果你的存心不是成人之美,而是一种嫉妒心,往往你就在人家石头和玉里面,在鸡蛋里头去挑骨头。而且往往越是这种有本事的人,这里讲“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他是大相不行小迹,或者大家不择笔,大侠不择剑,随手拈来的一些所谓的行迹,他是为了让你认识他讲的道理,用过即了。但是往往心眼小的人或者嫉妒心强的人,他就特别容易用他的显微镜、小心眼来找到这些人在行迹上看得出来的毛病,看的毛病反而多。不做事的人是没有毛病的,越做事的人你越容易挑出他的毛病,尤其你心眼越小,心细的时候,你更容易挑出人家毛病。   

因此,越是做善事的人,而且做的善事越好越大的人,他越容易失败,越容易被人家诽谤和贬损。这就是所谓“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谤”。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行善法的人,或者想做一个君子,我们就要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去顺应时势地去匡扶这些善人和善法,让这些善法和善德得以弘扬。不要去彰显他的石头的那一面,要彰显他玉石的那一面。我们要给他补充他的不足,而不是要去挑出他的缺陷和不足,来彰显自己的所谓的学问和本领大。“你看,我都能找出他的毛病!”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情况,你觉得好像不对,就是他总愿意去挑剔别人的东西,而不是愿意去成就别人。他自己又说,你看我是在说正法,我专门就好用这种方式说正法。其实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他并没有成人之美之心。成人之美是需要有很大的胸怀、真正的修养和真正的大智慧的。因为这世间是成就出来的,它不是破坏出来的,这是成人之美。

【原文】

沈媪言:里有赵三者,与母俱佣于郭氏。母殁后年余,一夕似梦非梦,闻母语曰:“明日大雪,墙头当冻死一鸡,主人必与尔,尔慎勿食。我尝盗主人三百钱,冥司判为鸡以偿。今生卵足数而去也。”次日,果如所言。赵三不肯食,泣而埋之。反复穷诘,始吐其实。此数年内事也。

然则世之供车骑受刲(kuī)煮者,必有前因焉,人不知耳。此辈之狡黠攘(rǎng)窃者,亦必有后果焉,人不思耳。

【译文】

沈老婆子说:她们村里有个名叫赵三的人,这人和他母亲都在郭家做佣人。他母亲死后一年多,有一天晚上,赵三躺在床上,似睡非睡,似梦非梦,听见他母亲对他说:“明天下大雪,墙头底下,有一只冻死的老母鸡,主人要赏给你,你千万别吃。我活着的时候,曾偷过主人三百钱,阎王爷便判我转世为母鸡来还他的债。如今,我下的蛋已经够还清这笔钱的数目,我也该去了。”第二天,果然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一只老母鸡冻死在墙角下,主人便赏给赵三。赵三不肯炖着吃,暗自流着眼泪把它埋了。主人非常奇怪,再三追问他为什么不吃,赵三无奈,才说出真情。这是近几年内的事。

由此可见,世上那些供御骑的驴马,那些受人宰割的猪羊,皆必有前因,只是人们不知道罢了。而那些奸猾凶狠,明抢暗窃的人,也必招致将来的恶果,只是没人去多想这些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