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依法出生分
原文: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译文:
“须菩提,你是怎么样认为的?如果有人用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来布施,这个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
须菩提答:“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无论用多少七宝来布施,哪怕是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也仅仅是福德很多。即使是福德再多,也是有数量的、可称量的、具体的、有边界的。如果和无形无相、无量无边的福德自性相比,那是无法比较的。因为有数量限制,所以说布施的福德很多,能用多与少来衡量和比较。而无量无边、无限广大、无法衡量、没有边界福德自性无法衡量,所以就无法用大或小来衡量比较。布施的福德,再多也是具像的,而此经的真理,是抽象真理、是抽象存在、解决抽象问题,再大的具像也不如抽象真理伟大,也不如明白真理、受持真理、演说真理获得的解脱来的彻底和究竟。”
“如果有人,能够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此经乃至其中的四句偈。那么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布施七宝那个人大得多。如能真正受持此经,得究竟涅槃,获大解脱大自在。即使获得三千大千世界的福报也不如获大解脱大自在来的究竟和彻底。为什么呢?须菩提,一切诸佛,以及诸佛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都源自此《金刚经》。受持此经的智慧,证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究竟涅槃。须菩提,佛法是船,渡到岸上就要扔掉了,不能执著佛法。所谓佛法,没有一法可得,没有一法可成,方为佛法。
注释:
1、什么是七宝?七宝没有固定的说法,一般理解是当时的印度人认为很珍贵的七种宝贝,像金、银、玛瑙、琉璃、砗磲、珊瑚等等这些东西。
2、什么是福德性?福德性是万法的本性,是真理,是虚无,是空,万法皆从此性出。即布施所得福德并不是福德的真正本性,仅是一种福报(有布施因,就有福报果)。而真正的福德自性是虚无、清静,什么也没有。再大的福德也不可能和无限的福德自性相比。如果认识了自已的法身(这里简指福德性)、众生的法身和诸佛的法身是一样的,不二的,认识了这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本不生灭、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本自清净的法身的时候,你就进入一个无限的世界,没有世界的限制了,再大的福德也无法和福德性相比了。
3、什么是受持?明白《金刚经》的道理为受,明白后还能在时时处处,处处时时,在一切境中一切事中保持不断修持,保持不著一相,不著一切相为持。
4、什么是为他人说?如果你明白了,别人有烦恼来问你,你也能让他明白了,他也能受持《金刚经》的道理。他的烦恼也断尽了,不再六道轮回,永寂涅槃,修行正果,这就是为他人说。
5、什么是四句偈?说法很多,有的认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有的认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有的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无论是受持本经全部还是本经的四句偈还是本经的一句话,开悟后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一样的,没有大小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