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金刚经》释_大乘正宗分第三
来源:鸠摩罗什大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作者:依江味农居士科判《金刚经》释 | 发布时间: 2024-07-25 | 326 次浏览 | 分享到:

三、大乘正宗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译文:

佛告诉须菩提:“所有的菩萨,无论是普通菩萨还是大菩萨。应该这样发心,应该这样灭度众生的妄心妄念。即发这般愿、行这般事:所有一切众生,无论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无论是有色众、无色众、无论是有想众、无想众,无论是非有想众、非无想众,我皆发心发愿无私帮助所有众生都安住在无余涅槃之寂静上,无私帮助一切众生永除其妄心妄念,永远帮助一切众生证悟无上正等正觉。即使我帮助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但我没有任何起心动念,更不会贪著所谓的功德福报,即没有度人者,也没有所度之众生,更没有所度之事情。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在度众生时,不能安住涅槃,有起心动念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分别相,那么这个人就不是真正的菩萨。

注释:

1、诸菩萨就是一切修持大乘佛法的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像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这些都是摩诃萨。

2、安住其心和降伏其心是一回事,安住自然就降伏了。六祖慧能说:何其自性,本自清静;何其自性,能生万法。这个自性就是真心,这个真心,人人都有,本来就有,这个真心,能生万法,就是能生出你所在的世界。你现在所在的世界、所有的境界都是此心所幻化出来的。如果凡夫贪嗔痴,那么此心就幻化出贪嗔痴的世界。如果真善美,那么此心就幻化出真善美的世界。如果能安住此心,如如不动,那么此心就幻化出寂静的世界。这就是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之妙用。

3、什么是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

就生命产生的形式而言,可分为四类:

(1)卵生;像鸡,飞禽类的都是卵生,很多蚊虫也是卵生的,由卵生出来的就叫卵生。

(2)胎生;像哺乳动物都是胎生,是大家常见的。

(3)湿生;像很小的单细胞的一些生物,包括病毒、细菌、各种微生物,它们好像从潮湿的环境里直接就生出来了,因湿而生的。

(4)化生;不是从卵里生出来、也不是从胎里生出来、也不是从湿的环境里直接生出来,它是凭空就生出来,凭空生出来就叫化生。化生是天界的众生,从四王天以上以及地狱道的众生都是化生的。

为什么众生有的卵生、有的胎生、有的湿生、有的化生呢?这是因为众生的阿赖耶识种子业力习气不同,所幻化出来的方式和世界就不相同。卵生者因“想”而生,习气是想飞而卵生。胎生者因“情”而生,习气是情欲重者胎生。湿生者因“合”而生,习气是想要合上、相合而生。化生者因“离”而生,习气是离开,脱离而生。

例如,四王天的天人有男有女,有男相女相,也有互相之间的这种同房,有“视、笑、交、抱、触”,还要有“交”“抱”才能够生孩子。但是孩子从哪儿生呢?男子是从膝边生,女子是从双股下,是不需要怀孕的。这个孩子一感应,一下就生出来坐在天人的膝盖上了,坐上以后他就吃天上的一种甘露,不用谁喂奶。男子是从他父亲这里生,女子是从她母亲这里生,但是这个生即不是卵生、也不是湿生、也不是胎生,是直接化生出来。开始个子也不大,而且天人生出来是自己带着衣服,不需要给做一件衣服穿,吃天上自己化生的甘露,用不了几天时间就长得和这道的天人一样大。这是化生,天界的众生都是化生。

就生命的构成而言,可分为两大类:

(1)有形体的欲界与色界众生;就是有色身,有这个身体的色相在,这叫若有色。

(2)无形体的无色界众生;没有有色的身体,这就叫若无色。

就心识活动的强弱而言,可分为三种类型:

(1)具有感觉、认识、意志、思考等意识作用的有情众生(有想);在“空无边处天”和“识无边处天”的众生是有想众,是由受、想、行、识四蕴和合。

(2)没有明显心识活动的无想天外道(无想);在“无所有处天”和“非想非非想处天,” 的众生是无想众,没有想蕴了,只是行和识,行蕴、识蕴在迁流。以佛的定力、佛眼观察,原来“无所有处天”其实是若非有想,好像没有想了,但实际上还有一点点,因为这是以观想进入的。

(3)仅存微细心识活动的无色界非想非非想处的入定者(非有想非无想);到最顶天的非想非非想处天就是好像没有想,叫非无想了。

4、什么是涅槃?涅槃主要分四种:一个叫有余涅槃,一个叫无余涅槃,一个叫自性涅槃,一个叫无所住处涅槃。

有余涅槃。如果修行者以寂灭、出离六道轮回作为最终的目标,那么他们认为住在寂灭上就是涅槃。寂灭就是我们现前所有的一切,即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宇宙虚空、时间、空间,身体、思想、感受、轮回等一切都灭尽了,没有了。这就是有余涅槃。

无余涅槃。对于大乘的修行者来说,只有圆满了一切的福德智慧,度尽一切众生,把一切的因缘全都用了了,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个才叫无余涅槃。而不仅仅是住在寂灭上,也不是仅在相上就涅槃了。

自性涅槃。这个自性就是六祖慧能大师开悟时所言的自性,即“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也是心经上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自性是本来涅槃,这就叫自性涅槃。不管你处在什么位置,你的自性永远是涅槃。

无所住处涅槃。如果修行者能证悟修持“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即一切万法、一切万相,本来就没有出生过,没有出生过自然就没有灭,没生没灭,这个相就是涅槃。不需要把相灭掉以后再涅槃,就在相上,这个相就是涅槃相。明白了虽然有一切相,但是不著相,无一生可能,无一相可得,这个时候就是无所住处涅槃,因为没有处所,虚空、时间都不存在了,这叫无所住处涅槃。虽然在相上涅槃,但是不是灭相,空有不住,性相相融,不著一端,执于中道,久久为攻,佛道可成。

5、什么是“无量、无数、无边”?

对于欲界众生,用数来统计,称无数。对于色界众生的天人,因为没有身相,只有光,所以叫无量。对于无色界众生,没有身相,只有意识存在,只能用无边来形容了。

6、什么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呢?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我相:从究竟上说,从性上说,从理体上说就是没有我,我是假相,是无名的惑动所幻化。把这个由于无名的疑惑所幻化的我执著为自我,进而把我的所想所见所知所能所为更加坚定的执著为自我,为我相。从相上说,我相就是坚持自我的立场、观点,执著于自我,如果再带一点感情色彩的话说是自以为是。

无我相从究竟上说是无我,从相上说是不要站在自我的立场上,不要时时处处只考虑自已,不要执著于自我,更不要自以为是。修行者就是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就是无我相。

人相:我相的对境为人相,即我的外面。无人相就是修行者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

众生相:众生的立场为众生相。无众生相就是修行者不要站在众生的立场上。

寿者相:指时间和空间。无寿者相就是修行者不要站在时间和空间的立场上,时间和空间都是假相,幻相。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是虚妄不实的假相。人因阿赖耶识的一惑无明生成内在感觉,这种求索的内在感觉得到回应,产生了世界和我,进而生出分别,在分别上取相命名,就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都是虚妄不实的分别。如果我相没有了,其他三相即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自然就不存在了,因此无我相为根本。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不取一相,究竟上说就是什么也没有,就是寂静涅槃相。日常生活中就是随缘尽份,遇事则迎,事过则忘。不思前事、不忆后事,只在当下迎事,无事则不起心动念。即,不站在任何立场、观点看待事务,看待世界,融入于当前情境中,没有任何妄想,没有任何分别,将自已彻底置之度外,只是如实观照而已,就和镜子一样,如实观照,没有任何分别。即,把自已做为镜子,只反映,不区别,没立场,没时间,没空间,没有我,人,众生,寿者,什么都没有,只是照见当下而已。

因此《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因此,如果修行者在执着于取相,则轮回不止,如果不执着于相,相上即觉,则当下涅槃。

因此,佛说,如果菩萨还有这样的分别,那就不是菩萨了。因为,在菩萨这里根本就没有能知能觉和所知所觉的这种对立,境界就是我,我就是境界,因为境界都是我心所幻化。所以,很多悟道的人在悟道的时候讲:哦!原来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心,都是我自己,山河大地、花草树木、男女老少就是我自己。因为所有的境界都是我心的幻化,境界与我本在一起,如果我心不幻化此境界,此境界就不会出现在我的世界里。

因此,本来就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因妄相分别执著才有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因此佛说,如果菩萨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行于布施,则功德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