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89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82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八十九讲

【何谓敬重尊长?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与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出而事君,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切须慎之。】

这是积善十类中的第九类——敬重尊长。这大家应该比较好理解。什么人是尊长呢?就是家里的父兄,父就是父亲,兄就是兄长。我们古人是宗,是家族制,父亲不在以后长兄为父,老大执掌这个家,所以我们在家,就要敬重父兄。父兄是因为他那个位置,担子是很重的,他修养也是很好。

那么在国家就是君长,国之君长,君就是君主,长就是长官。在古代无论是诸侯国,还是天王,比如说周朝有天王和诸侯国的国王,也有君也有长。在家是父兄,在国是君长,这是指的是长。

还有什么叫尊呢?尊指的是年高、德高、位高和识高。年高就是他的年纪很大了,我们应该尊重老年人,所谓家有一老就有一宝。每一个年纪大的人,不管他学问高低、修养偏圆,他们毕竟比我们多活几十年,哪怕痴长一岁,这一岁也有我们见闻所不到之处,也要尊重他。德高就是这个人年纪不一定比我大,但是他德行好,或者说他术业有专攻。咱们讲得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岂在年高啊!他可能年纪比我小,但他德行很好,那么我们也要尊重,他也是属于尊长类的。

出家人尤其是这样,出家有年纪15就出家了,20就落发受具足戒了,对吧?那么有的人可能30岁出家,他们两个人即便是同年,那么前边这位已经受戒12年了,那么他就是德高。

位高是什么呢?就是在古代他的地位比较高,比如说是三公九卿,他是百官。位高者在古代,代表他的修养好,最上位的是圣人,当皇帝、君主;次之是三公九卿,当大臣,这都是贤人。百官都是由君子做的,这些人都是有修养的人,有修养的人他的位置也就高,权也就重,责任也就大,对这些人我们也应该给予尊重。他那个位置不是卖官鬻爵来的,因为他有一颗为天下百姓服务的心,自然就感得这样一个岗位为天下服务。所以对这种位高者,我们也应该尊重。

识高就是知识、见解很高明的人,他们可能年纪不一定大,修养不一定那么高明,也不一定出任世间的这些官职,但是他的学问很大,我们也应该非常尊重他们。像我们历朝历代都有这样一些学问很大的人,但是他不一定出来做官,你求我出来做官,我绝对不出来做,世间也不一定留有他们的名声。像宋朝北宋开年的陈抟老祖,他见识很高,本领很大。赵匡胤请他出来做官,他就写诗告诉他,我不出来做官!还有像明末清初,类似于像顾炎武、黄东溪、王夫之这些人,他们的识很高,知识、见识、文化水平非常之高,但是他不愿意做满清之官,所以他没有高位。

有的人也可能比较年轻就学养很好、本领很大。这些人我们如果能够遇到,都应该去加意奉事。加意就是特别要去小心地去对待他们,要能够从他们身上学到我们自己所不及的这些东西。他们做到的我们要学习,也要随喜赞叹,这是加意奉事。加意奉事不是阿臾奉承(阿臾奉承是因为你是有求之心),是指他无论在哪方面都有比我强的地方,无论是年纪、见识、修养、知识、责任,都有比我强的,那我一定要发心向他学习。那么这种尊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所谓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敬重师长就有这么一层作用。“在家而奉侍父母,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这个不容易做到。在家就是讲孝顺,孝易顺难。孝无非就是孝养父母,拿一些财帛粮米供养父母,使其能够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这个很容易,犬马都能孝养父母,难是难在顺上。你经常会看见老人,这也不对,那也不对,有一些子女就愿意呵斥老人,你怎么能这样呢?我这都是为你好,你应该改变你这个习惯等等。他就是没有柔声下气,也没有深爱婉容。实际上老人在这种状况下,虽然吃得很饱,但是他心里头就不开心。有些子女以为自己学了科学,或者懂了医学,或者有了很多知识了,他就特别喜欢指摘褒贬老人各种各样的做法,使老人气不能够顺下来。其实这种情况你应该自我反省什么呢?就是你所指摘的这些方法,它还是方便法,最终也不能让老人用你这方法他就不死了,这不可能。除非你自己明白究竟法,真正地帮助老人,让老人获得开悟。从觉迷之间,让他醒过来,而不是帮他延续几天生命。

因此在这过程当中,顺随老人的一切意愿,哪怕是你认为很不对的,都是应该的。哪怕他要上天,你就让他上天,他要入地,你就让他入地,因为他想这么做,正是他的业力使然。你要顺着他的习气再来帮助他,而不是逆着他的习气,你逆着他的习气效果会更差。所以我们对老人这种敬重,除了我们规范上、礼教上要敬重师长以外,更多的是由于我们有智慧。出于智慧的观照,我们知道,只有这种深爱婉容、柔声下气,才能够真正地让老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得到转变,才能够真正地帮到他。

“习以成性”就是久而久之,你对尊长都是深爱婉容、柔声下气,说话依旧是很柔和,这个气不是往上提的。有人一讲话一下提高多少分贝,他气是从脑门里出来的。柔声下气是你的心在和老人说话之前,先放谦卑了,而不是提起来、冲过去指责别人。养成习惯以后,你就是和气格天之本。什么是和气格天之本?我们知道儒家有这么几句话:“人必先格物致知,然后诚意、正心、修身,而后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的格物的格,和和气格天之格,意趣是相同的。什么是格呢?格就是与其相和,去相应,称为格。格物就是我们修行到了一定程度,会万物于己,天地万物皆在此一心之间了。虽然变化万千,但是条理井然有续,丝毫没有差参。到这个状态的时候,就是所谓的格物了。那么格天是什么呢?就是以天理相格,相格就是相和了。天理是什么呢?有一个成语叫格天彻地,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形容这个人和天地精神相往来了。这个格天其实就是和于天,那么彻地,彻就是辙(车辙的辙),与天格相合,与地辙相配,这叫格天彻地。

一切我们的行止,要内和气,外格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内和气就是我们自己要做到敬重师长。敬重师长是什么呢?我们内在养成了一种谦卑的、顺从的的品格,实际上就把我们自己的傲慢和嗔心给它扭转了。这个傲慢一上来以后,对那些年高、德高、位高,有学养、比你强的这些人,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看不起,看不上,嫉妒,这个就是很坏的习气。对于师长,对于尊长,不论他哪里比我们强一点点,无论是年纪比我们长一点,德行比我们好一点,位置比我们高一点,还是学养比我们丰富一点的,我们都应该谦卑尊下。我们去尊敬他们,才可以得以圆满,内在之气就调和了。你想想,和天格,必须要你内在的气调和了,你才可以和天道相合。给大家打个比方,有很多看相、算命、计算流年畅旺的,这些都是要靠什么看?就看这个气运,看整体我们天地运行的气运。因为天地运行的气运不是我们一个人所成就的,我们化生在现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就有无量众生共同成就这个气和运。好比是什么呢?不知道大家去过黄河的壶口瀑布没有,你看它从上游,水一泻飞注而下,那个气势势不可挡,然后奔涌地又向东海去了。那么天地之势,也是这个样子,是一切众生所造就的这么一个气和运。你只有调整自己内在之气与其相和,才可以使你的生命得以顺畅。

如果你说我非要在大气运上逆时代而动,逆潮流而行,你想想你最终落的结果会怎么样?你一个人的气,想和无量众生的气韵相抗衡,你必然落到身败名裂、粉身碎骨的下场。所以儒家的礼教推崇尊敬尊重尊长,正是因为什么呢?长幼有序是我们天地人伦所运行的气运,这是一个铁律,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象,我们不能不尊重这种现象,就像尊重水从高流到低一样。我们学会敬重师长,其实就是学会了调和我们内在之气使之柔顺,我们内在就可以变成和气,外在就可以和天地相格彻了。

这个就是什么呢?——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我们要学会敬重师长,外在的敬重师长的表现,就是我们内在的深爱婉容、柔声下气,这个很重要,是破除我们自己的傲慢心,同时使社会这个规律得以顺畅地流行。所有人都顺着历史之潮、天地之气、众生之流去流的话,那么这个世间就太平。要是逆水而动的话,整个水也不太平,你自己也不会好过。这个就是敬重师长的深层次含义。

在家是侍奉父母,出门要侍奉君长君上。古代指君主,今天就是指你的领导,你的老板,你的上级,或你的老师。每做一件事,不要以为你的领导不知道,你就可以任意妄为了,这个地方自恣就是任意妄为的意思。“每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如果你手里有点权力的话,你不要拿着点权力,以为这就是你的权利,拿这个事情作威作福。因为很多人就是容易这样,他小人得志,有一点点权力,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以为这权力是自己的,他不知道只是时势把你推在潮流的位置上,你也是一个是万物之过客。那么偶然在这个地方,你要承担这个责任。这是个责任,不是个你的私权。因此有天地、鬼神、万物众生盯着这份责任,都在盯着你这颗心,包括你自己的因果也盯着这颗心!因此即使没人盯着你,我们讲慎独,好像没人看着你,你也要慎独。敬重这些君主,或者领导,就像他们在你身边一样,而不能没有人监督你、检查你,就可以任意妄为了。

这个地方提示我们是什么呢?敬重尊长到最后,我们要有这颗敬上卑下的心,我们自己要谦卑,对一切尊长敬重的时候,我们必然会做到慎独,独处的时候很谨慎。那么古人讲“事君如天,古人格论,此等处最关阴德。”你如果把领导当成老天来对待,就像他有天眼时刻能看到你一样,所以你做事会谨小慎微,会战战兢兢,会认认真真,会恪尽职守。那么如果你能这样做的话,你的阴德就会非常之好。那么你的阴德好了以后,所谓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你就能看到自己的子孙、家族就会绵延不绝,而永远昌盛了。敬重尊长的好处就是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有时候我们看见一些人家的对联就这么写: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忠孝就是事君如天,我们时刻能够尊敬一切师长,把我们自己放在应该放的位置上,相当于你永远顺着历史潮流在动,而不是把自己的傲慢放在前面,逆着历史潮流而动。顺着潮流动的话,你做任何事情都会战战兢兢,不要把自己突出在前面,那你的阴德就一定很大。这个家族的绵延,子嗣的绵延,教育的绵延就一定会非常的绵长了。

【原文】

宛平陈鹤龄,名永年,本富室,后稍落。其弟永泰先亡,弟妇求析著,不得已从之。弟妇又曰:“兄公男子能经理,我一孀妇,子女又幼,乞与产三分之二。”亲族皆曰不可。鹤龄曰:“弟妇言是,当从之。”弟妇又以孤寡不能征逋负,欲以资财当二分,而以积年未偿借券,并利息计算,当鹤龄之一分。亦曲从之。后借券皆索取无著,鹤龄遂大贫。此乾隆丙午事也。陈氏先无登科者,是年,鹤龄之子三立竟举于乡。放榜之日,余同年李步玉居与相近,闻之喟然曰:“天道固终不负人!”

【译文】

宛平县有个陈鹤龄,名永年。他原本是个富豪人家,后来逐渐没落了。他有个弟弟名叫陈永泰,先他而死。他弟媳就要求分家另居。陈鹤龄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也就同意了。弟媳说:“大哥你是一个男子汉,能多方经营。我只是一个寡妇女流,子女又小,请你把家产分给我三分之二。”他家的亲戚党族都认为这太不公平,不能这样。陈鹤龄说:“弟媳说的是,应当依从她。”弟媳又以孤寡不能出去追索欠债为借口,要求把现有资财当作二份,而把多年以来没有偿还的债券,加上利息,作为鹤龄应得的那一份。鹤龄也委屈地应承下来了。后来那些债券大部分都索取无着落,鹤龄因此陷于极端贫困之中。这是乾隆丙午(1786)年发生的事。陈家的祖先从来没有登上科第的。这一年,鹤龄的儿子陈三立,却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我有一位同年名叫李步玉,他和陈鹤龄住在近邻,得知三立中了举人,长叹一声说:“皇天终究还是没有亏待好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