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77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251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七十七讲

我们上一篇讲的是善的大小,现在讲善的难易。

【何谓难易?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夫子论为仁,亦曰先难。必如江西舒翁,舍二年仅得之束脩(xiū),代偿官银,而全人夫妇;与邯郸张翁,舍十年所积之钱,代完赎银,而活人妻子,皆所谓难舍处能舍也。如镇江靳翁,虽年老无子,不忍以幼女为妾,而还之邻,此难忍处能忍也。故天降之福亦厚。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我们行善的时候,也有难易的分别。要从哪里下手?要从难行处去行,难忍处去忍,你这个善就会非常的大、非常的好。这里讲了三个故事,我们一个一个来学习。文中说先儒谓克己须从难克处克将去。我们古人讲克己复礼,克己就是克制自己,复礼就是恢复原来尊崇礼的精神,也就是克服自己的私欲,这就是宋儒讲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意思。把我们自己个人的欲望消减掉,恢复天命之性。这就是要从最难克的地方去克,而不是从容易下手的地方去下手。你先下手最难的地方,这才叫真正的修行。你贪财就从财上下手,从布施财上下手;你好色就从断情断欲上下手,直接就断。一般人做不到,往往是你贪财,做布施时一下拿出自己生命的全部去做,你做不到,只好从容易的一块、两块,一毛、两毛开始。钱要是舍不得,你只好从一两句安慰随喜上下手。

但是这里提倡的是从最难的地方,而不是从容易处去下手。当然这是一种从高处下手,我们提倡这样做,但一般人做不到的话,也要向这方向学习才行。 

第一个故事是江西舒翁。江西有个姓舒的老汉,翁在古代基本上指的是上了一点年纪,修养也不错,有点学问,是个知识分子,那么我们对他的尊称,就称为翁。有点像印度的长者,印度叫长者,翁就是长者尊称。他到湖广一带去教书。大约他身上没有什么功名,也不是举人,肯定不是进士。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没有什么出路,你要是考中了举人、进士,当然是最好,可以出来做官了。考不中的话,除了受到国家的一点点补贴以外(国家的粮米补贴也很微薄的),剩下唯一的出路就是教书,再不济的话,就在县里头替人家写状子,抄写或者替人家写书信。那么教书其实是最普遍的,因为教书既管你吃饭,也给你银子,而且还尊重你。所以那时候知识分子多半到处去私塾教书,这个舒翁也不例外。出外教书是很辛苦的,他一般一出去就好几年,或者最少一年才能回家,不可能像现在交通这么方便。他一是没有这么长时间,第二也没那么多盘缠,回不了家。

他在外面教书教了两年,得到了一点银子以后,就准备回江西。在他们坐船回家的路上,快上岸的时候,他看见一个妇人哭哭啼啼。他就问:“你为什么哭哭啼啼啊?”妇人说她老公欠了官府的钱还不上,老公家里人就要把她卖了,把他老公赎出来。她说如果把我卖了的话,孩子还很小,就没人养活了,肯定会饿死,所以她就在那个地方哭。古代妇女没什么地位,经常被当成财产卖来卖去。舒翁听了以后非常不忍心,他说:“你不要紧张,我们这一船人都是出去教书的,一共十几二十个人,我们每人拿出一两银子来,给你点银子足以把你老公赎回来了。”我记得大概一共欠了十三两银子。他回到船上就跟大家讲,说大家每人出一两银子,我们把这一家人救下来吧!结果所有这些人没有一个愿意的,一分钱也不肯拿出来。后来这舒翁没办法,他狠狠心就把自己挣的全部的十三两银子(他一共就挣了那么多银子),都捐给了这妇人。

妇人欢天喜地、感恩戴德,但他却是身无分文,跟着大家一起坐船回到了江西。结果离家还有两天的路程,他就断粮了。因为古代在路上要用很长时间,结果遇到有好心人,看他可怜,就邀来家里吃口饭,他也不好意思吃饱。就这样踉踉跄跄地回到家以后,他赶紧跟他太太说,赶紧开门啊!我已经两天没怎么吃饭了。他太太说家里哪儿有饭吃?舒翁说不行到邻居借点儿吧!她说你不在的这两年,我已经把全村都借遍了,就等着你拿着教书这点束脩来还人钱,然后再买米,我哪儿有地方去给你借钱去?米都没有地方去借了!束脩是什么?其实那个字应该念肴,佳肴,也念馔,和修行的“修”是通假字。上古的时候,像孔子收徒弟,他们到孔子的学府里来的时候,家里都带点干肉,拿个绳捆起来,腊肉肉干,这就叫束脩,束就是捆起来,脩就是肉干。后来大家就把给教书先生的学费都称为束脩了,这是一个比较文雅的称呼,表示我给的不是钱,给的是一种敬意,是这个意思。

舒翁的太太也真是不容易,她就问他,你的钱到哪里去了?于是舒翁一五一十地就把路上发生的事向她报告了,她也没责怪他。她说:“没办法了,这种情况只有一个地儿能让咱俩吃饱了,只能上山去挖野菜了。”结果她真就上山挖野菜,刨树皮,弄了一锅苦树叶子吃,俩人就吃饱睡觉了。刚睡下没多久,天神就托梦给这对夫妇,说:“你这个功德太大了!你不是一直没有儿子吗?好!我送一个儿子!”他太太第二天果然就怀孕了。这就是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的故事,也叫舒翁捐金的故事。第二年他们就生了儿子叫舒芬,后来据说舒芬还中过状元,世人称之为“忠孝状元”。这就是舒翁捐金,这事书上讲得比较简单。我觉得为什么袁了凡先生跟他儿子讲的时候,讲得这么简单,因为这些事是他们那个时代道德教材的必修课。他儿子一定知道这个故事,所以他才一笔带过就可以了。

【原文】

临清李名儒言:其乡屠者买一牛,牛知为屠也,缒(zhuì)不肯前,鞭之则横逸。气力殆竭,始强曳以行。牛过一钱肆,忽向门屈两膝跪,泪涔涔下。钱肆悯之,问知价八千,如数乞赎。屠者恨其狞,坚不肯卖,加以子钱,亦不许,曰:“此牛可恶,必剚刃而甘心,虽万贯不易也。”牛闻是言,蹶然自起,随之去。屠者煮其肉于釜,然后就寝。五更,自起开釜,妻子怪不回,疑而趋视,则已自投釜中,腰以上与牛俱糜矣。夫凡属含生,无不畏死。不以其畏而悯恻,反以其畏而恚愤,牛之怨毒,加寻常数等矣。厉气所凭,报不旋踵,宜哉!

先叔仪南公,尝见屠者许学牵一牛。牛见先叔,跪不起。先叔赎之,以与佃户张存。存豢(huàn)之数年,其驾耒(lěi)服辕,力作较他牛为倍。然则恩怨之间,物犹如此矣,可不深长思哉!

【译文】

临清李名儒说:他家乡有个屠户买了一头牛。那牛知道将要被宰杀,怎么拉它也不肯往前走。鞭打它,它就横冲直闯。等它闹得精疲力竭,才勉强被硬拽着往前走。那牛走到一家钱庄前,忽前双膝一屈,对着钱庄的大门跪下,眼泪涔涔而下。钱庄老板觉得很可怜,问明牛价八千钱,便与屠户商议,愿以原价赎买此牛。屠户恨这牛倔犟,坚决不肯卖。钱庄老板又在八千之外加些零头钱,屠户还是不答应,而且说:“这牛太可恶,定要杀了它才甘心,你就是出一万贯我也不卖。”那牛听了这话,猛地站了起来,坚毅地跟随屠户走回去。就在当天,屠户把牛杀了,把肉放在大锅里煮,然后回房睡觉。到了五更,他起身去看牛肉煮得怎么样,却很久没有回来。屠户老婆觉得奇怪,便起身去看,只见屠户的上半身栽进肉锅,已经煮得同牛肉一样糜烂了。凡是有血气的动物,无不贪生畏死。这屠户不但不因其畏死而心生怜悯,反以其畏死而心怀恚(huì)愤。这就不能不使这头牛的内心激起加倍的怨恨。它借着满腔猛烈的怨气,报复也就在一转眼之间,这自是理所当然的了。

我的先叔仪南公,曾见屠户许学牵着一头牛走来,那牛见到仪南公,也是双腿跪地不起。仪南公就把这头牛买下来,交给他的佃户张存饲养。张存豢养此牛数年,它无论是耕地或驾车,都比其它的牛加倍卖力。由此可见,世上恩怨之间的互相报偿,畜类尚且如此,人们怎可不加以深刻的省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