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73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79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七十三讲

刚才讲了善有偏善和正善,下面一个故事讲善还有半善和满善。

【何谓半、满?《易》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书曰:“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勤而积之,则满;懈而不积,则不满。此一说也。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己。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汝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

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钟离授丹于吕祖,点铁为金,可以济世。

吕问曰:“终变否?”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

此又一说也。又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这里讲的是什么?就是善有满善和半善。《易经》里面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就是说善和恶这些因缘,我们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积善多了,人就会出名,积恶多了,就会自取灭亡。这就是所谓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起来报。”

《尚书》上也讲:“商罪贯盈,如贮物于器。”商纣王的罪过已经恶贯满盈了(贯盈就是恶贯满盈),如贮物于器,就像一个盆子,他的罪恶已经装满了,要溢出来了。 

我们行善和造恶,也是这个道理。我们阴德本上存的是善还是恶,它就像存在容器里的水一样,它总会盈满的。只要是善满了,你这个人就有善报;恶满了,恶报就现前了。“勤而积之,则满。”你持之以恒地去积累它,不管积累的是善还是恶,早晚它会满。如果你是“懈而不积”,懈就是懈怠,你不去积累它就不满,不满就不会报。

我们先把满和半的道理讲清楚,满了以后它就会有果报,无论是善满还是恶满。这里主要偏重讲的是善满才会有果报。那怎么让善满?这就涉及到什么呢?这个善是积累,如何勤而积之?你怎么样去做让善满得更快一些?

下面他先讲了一个故事,说以前有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家里没有什么钱,她偶然进入寺庙以后,想给寺庙布施,但是她身上只有两文钱,她全部都捐给了寺庙。这个寺庙里头的住持和尚 (方丈大和尚) 就出来了,亲自为她做忏悔。我们知道寺庙里头大和尚亲自给你去做祈福忏悔,是很不容易的。一般你能够见到知客僧给你做一点法事就已经不错了。后来这个女孩子入宫,可能做了皇妃。做了皇妃以后,她很富贵很有钱,这时候就来寺庙里头还愿。还愿的时候,她带了数千金,几千两银子这是很大一笔钱!你想想一两银子大约是一千文钱,或者一贯就是一千文,几千两银子那得多少钱!这么多的钱比她原来布施的那两文钱,多得就没有办法比了。她拿着几千两银子到寺院里来还愿,大和尚反而自己没有出来,告诉旁边一个小徒弟:“你来接待一下就好了。”所以这个女孩子就不理解,她就问:“我以前只给寺院捐两文钱,师父您就亲自为我做忏悔做法事。今天我带了几千两银子来,大师您不亲自给我做这个回向,这是为什么呢?” 

大和尚就讲:“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就是你以前来的时候,布施的两文钱虽然钱数看上去很少,但是你那颗心是非常真诚的。这样的一颗至诚的忏悔之心,如果不是我亲自来,不足以报答你,不足以承载你这颗至诚之心。今天你虽然拿了千金万银来,但是你布施的心不如之前那么恳切,所以我就让我的小徒弟来打发你、应付你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讲了一个标准,满善和半善不在于你所施的金钱之多少,在于你所布施的这颗心,它是不是满的? 

以前我看过一个新闻图片,上面讲的(那一版新闻很有趣)开始好像是汶川地震,说有很多富豪,他们捐钱,一捐都是几千万上亿。下边有一个小的片花,也是一个新闻图片,一个老年的乞丐,很冷的一天里可能没讨到钱,另外一个老太太乞丐,她弯着腰把自己讨要的钱里边拿出了五毛钱,放到了另外那个乞丐的杯子里头。当时我就很感慨地说:能够布施给别人五毛钱的乞丐,她所布施的功德福报(这个善)和前面布施了几千万上亿的这些富豪相比哪个更多呢?后来我也明白了,确实是乞丐布施得更多,因为她布施的钱虽然是微不足道,但是她那颗心却是非常之真诚,非常之诚恳,真心希望对方不要饿死。我们能够尽自己的全力在任何时候帮助别人,不管是处在有钱的位置、有权力的位置,还是一介草民,你都可以做到满善的。这种满善就像那两文钱一样,这个女孩子她只有两文钱,她是一心至诚地布施给寺庙,希望寺庙好。大和尚亲自为她主持忏悔,就是让她这颗真诚心的善能够得以彰显。果然就彰显了,没几年她就入宫当了皇妃,这就是马上就会有满善的报应,这就是善满则盈。 

后来她又拿了几千两白银来寺庙布施的时候,她是个富贵之身。你要知道人富贵以后,发诚恳心就很难,人穷困的时候发诚恳心相对比较容易。当然也有说穷困时布施难,富贵的人修道难,在穷困的时候,你一念至诚心,就可以得到满善。当你富贵的时候,即使布施千金万银,只要自己不是至诚的发心,即使你布施的钱再多也就算是个半善。这是一个故事。

【原文】

乌鲁木齐遣犯刘刚,骁健绝伦,不耐耕作,伺隙潜逃。至根克忒,将出境矣,夜遇一叟,曰:“汝逋亡者耶?前有卡伦(卡伦者,戍守了望之地也),恐不得过。不如暂匿我屋中,俟黎明耕者毕出,可杂其中以脱也。”刚从之,比稍辨色,觉恍如梦醒,身坐老树腹中。再视叟,亦非昨貌。谛视之,乃夙所手刃弃尸深涧者也。错愕欲起,逻骑已至,乃弭首就擒。军屯法:遣犯私逃,二十日自归者,尚可贷死。刚就擒在二十日将曙,介在两歧,屯官欲迁就活之。刚自述所见,知必不免,愿早伏法。乃送辕行刑。杀人于七八年前,久无觉者,而游魂为厉,终索命于二万里外,其可畏也哉!

【译文】

有个名叫刘刚的罪犯被遣送到乌鲁木齐服苦役。这刘刚骁健无比,但他却无法忍受每天耕种田地的劳苦。后来,终于被他侦候到一个机会潜逃了,一直跑到根克忒,眼看就要越过国境了。这天夜里,他遇上一位老翁,老翁对他说:“看你这样子,大概是逃亡的吧?前面有边防哨所,恐怕你是逃不过去的。不如暂时藏匿在我屋里,等黎明时当地人出外耕种,你可以混杂其间,再乘机溜出关去。”刘刚听从他的建议,就住进他的屋里。等到东方泛白,他才恍惚地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半躺半坐在一棵空心的老树洞中。再看那老翁,也不是昨天夜里见到的那面貌。仔细一瞧,却记起原来是以前被他亲手杀死、并弃尸于深涧的人。他惊恐诧异,刚要起身逃走,边防巡逻的骑兵已赶到,他只得俯首就擒。依照军屯的法律:凡是私逃的罪犯,在二十天之内自动回来归案的,还可以免于一死。刘刚就擒的日子是第二十天的拂晓,正介在免死与处死两者之间,军屯官想迁就让他活命。刘刚却向屯官叙述他被捕前的遭遇,自知冤鬼索命难免一死,表示愿意早日伏法。于是就将他送至辕门外行刑。刘刚杀人于七、八年前,很久以来没有人知道此事,但是游荡的鬼魂依然积怨为厉,追到二万里外来索命,想起来真令人不寒而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