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58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158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五十八讲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这是讲了一个台州应尚书的故事。“尚书”大家知道这是六部里正一品的官员。前面讲的侍郎是尚书的副手,尚书就是部长。无论是礼部、吏部、兵部、行部、工部、户部,他们的一把手都叫尚书,二把手叫侍郎。台州应该是现在浙江的台州。这位应尚书年轻的时候在山里读书,就是习业于山中。我们看过《聊斋志异》,你会发现有些书生不在家里读书,家里太乱,他到一个荒僻的古庙里头,或者是山间的一个空屋子,或者别墅,在那读书比较安静,家人每天给送饭,他大约是这一类情况。他一个人在那儿读书,晚上就有好多鬼出来,人多的地方,鬼不出来,鬼多的地方人也不敢去!我们读《聊斋志异》大家也能知道很多鬼,有一些鬼他是鬼道的鬼,我们是看不见的,这些鬼是魑魅魍魉(chī mèi wǎng liǎng)。

以后如果有机会学《西藏生死书》或者是《中阴救度法》,大家会知道有一些鬼,有些中阴身他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以后,因为怨气强,没有投胎,就化为魑魅魍魉了。他没有什么身体,到处依草附木扰害世间,他这个状态是介于鬼道和人道之间,一种飘零的孤魂野鬼状态。应尚书他一个人在山里读书,鬼晚上出来吵吵闹闹的,他也不理,也不害怕。说明这个人心地很光明,这叫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有一天,他就听到一个鬼在那儿叽叽喳喳地说话,说什么呢?因为这些鬼很苦,魑魅魍魉这些鬼不在任何一道里,他不是在鬼道,鬼道有身体,在人道也有身体,哪怕在畜生道也有身体,在地狱道也有身体,有身体一般众生就觉得安心了。你看我这有身体,就安心了。魑魅魍魉这些孤魂野鬼很苦,没有身体,也没有人救度他们,没有人超度他们。所以,他总想去找一些人来替代他,什么叫替代他呢?只要有一个人死掉了,或者他引诱一个人死掉了,那个人只要是冤死,他就可以借那个人的身体走了,两个人就换身体。那个人冤死了,身体不要了,那个人就变成鬼了,他自己就用那个人的身体。就像我们开车的时候,你要找到一辆车的车主,不要这个车了,你去把他那个车开上,你就得到解脱了,就是这个意思。

他们遇到一个什么人呢?有一对夫妇,老公出去做生意很久没有回家,家里公公婆婆这些人,“翁”估计是公公,“姑”就是大姑子,估计是她老公的姐姐或者是妹妹,逼着她去改嫁。逼着说:“你改嫁,你回去,不要在我们家呆着了”。要今天这人巴不得早改嫁跑了,古代不行,因为古代妇女没有经济地位,在社会上不从事生产劳动,不像今天男女都平等,可以出来做事。这女的一旦嫁人以后,一辈子就那样了,她也可能就没有饭吃了,如果娘家不收,就可能沦落街头了。

古代人如果说家里有一个人,白养着你,他可能也不干,所以翁姑就逼她改嫁。她要改嫁必然就没有生路了,可能娘家也回不去了,我估计可能她也没有生儿子,要生儿子也就不会逼她改嫁了,可能是新婚不久,男的出去做生意。这女的第二天受逼不过,就会自杀上吊,在哪里上吊?就在应尚书年轻时读书的地方附近。鬼事先知道这个事,所以他们就在这嘀咕这件事。他说,她要上吊的话,“吾得代矣”我就可以代替她,离开没有身体的孤魂野鬼的状态,我就算可以投生了,就算有身体可以用了。应公听到这件事,然后他干什么去了?他回家以后卖了一些自己家里的田产,卖了四两银子。明朝的四两银子是相当多的钱了,对一个秀才来说给人家当私塾先生,在家里教书,一年也就得几两银子,得五六两,多的七八两十来两银子,少的也就是三四两银子一年,当然管吃管住的话。另外他伪造了她丈夫的一封书信,寄给了他们家。她丈夫的父母见了这封家书以后,看这不像我儿子写的,所以有点怀疑。觉得这封信可能是写得有假,但是银子假不了,对不对?谁平白无故地给我们家寄这么大一笔钱,四两银子相当于一个读书人一年的工资。所以他们应该想钱是不会假的,儿子应该没有事儿,也就没有再逼着这女的去改嫁。

这真是善哉,不得了!我们有时候花一点钱能够帮人家赎一条命,真是好。她没有改嫁,后来过了没多久,他儿子就回来了。“夫妇相保如初”,两个人就很好。应尚书后来又听这帮鬼说,本来我可以脱离魑魅魍魉的状态了,怎奈秀才坏我好事!另一个鬼说你怎么不去祸害他?这个鬼说我哪儿敢去祸害这个人哪!这个人是贵人的命,上天因为这个人心地太善良了,所以“命作阴德尚书矣,他命里是有尚书命的,就是一品的正部长,我还哪儿敢去祸害他去?从此这个读书人就越发的努力,“善日加修,德日加厚,就是每天都会增加自己的善行,阴德每天都会增长,碰到荒年的时候,把自己家里的粮米拿出来赈济灾民。如果自己的亲戚家族里有人有了急难,他就极力地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如果遇到不顺遂的事情,(“横逆”)逆缘现前了,他也是逆来顺受。他从来是反躬自责,说一定是我的问题了,我为什么会遇到这样的逆缘?他就发心忏悔自己,而不是去像一般人一样怨天尤人,他就是逆来顺受,从此他是“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这个应尚书,他不仅仅自己到了尚书的位置,连很多子孙都是大富大贵的。

【原文】

奴子刘琪,畜一牛一犬。牛见犬辄触,犬见牛辄噬,每斗至血流不止。然牛惟触此犬,见他犬则否;犬亦惟噬此牛,见他牛则否。后系置两处,牛或闻犬声,犬或闻牛声,皆昂首瞑视。后先姚安公官户部,余随至京师,不知二物究竟如何也。或曰:“禽兽不能言者,皆能记前生。此牛此犬,殆佛经所谓夙冤,今尚相识欤?”余谓夙冤之说,凿然无疑,谓能记前生,则似乎未必。

亲串中有姑嫂相恶者,嫂与诸小姑皆睦,惟此小姑则如仇。小姑与诸嫂皆睦,惟此嫂则如仇,是岂能记前生乎?盖怨毒之念,根于性识,一朝相遇,如相反之药,虽枯根朽草,本自无知,其气味自能激斗耳。因果牵缠,无施不报。三生一瞬,可快意于睚眦哉?

【译文】

奴仆刘琪,他养了一头牛和一只狗。那牛一见到这只狗,便用角去抵触。那狗一见到这头牛,便扑过去狂咬。因此经常斗得两败俱伤,流血不止。但这头牛只触这只狗,见到其它的狗却不会去触。而这只狗也只是咬这头牛,见到其它的牛也不会去咬。后来把它们分别拴在两个地方,但只要一听到对方的叫声,它们都会仰起头来怒目瞪视。后来,先父姚安公到户部任职,我便跟随他来到京师,就不知道这两只畜生的后果如何了。有人说:“禽兽虽然不会说话,但都能记得前生的事。这头牛和这只狗,大概就是佛经中所谓前世结下的冤仇,因此到现在还能互相认识,报怨不休。”我认为夙冤这种说法可以确信无疑。但若说它们能记得前生的事,则似乎未必。

我们家有个亲戚,嫂子和小姑互相憎恨,可这位嫂子与其他小姑子都很和睦,惟独与这位小姑似乎有仇;而这位小姑与其他嫂子相处也不错,只与这位嫂子似乎有仇,这难道可以说她们能记得前生的恩怨吗?其实,怨毒的念头根植于各人的性识之中,有朝一日相遇,就会像两种药性相反的草药,虽是枯根朽草,本身并无知觉,但因为彼此的气味不相投,就会激起相互的对立和抑制。可见,因果纠缠不清,没有任何造作可以不受果报。三世轮回只在一瞬之间,何必为一点儿小事就吹胡子瞪眼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