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41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71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四十一讲

改过有三个层次:一个从外面要改掉行为,还要改掉言语,最终是要改变你的思想。我们讲起心动念,把这些从外到内一步一步地改。佛家是怎么改呢?佛家是用持戒的方法。持戒就是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什么是摄律仪戒?就是有些事不能做,我就一定不做。摄善法戒就是能够做的一切好事我必须要做。摄众生戒是什么呢?一切方便善巧,超越死板戒律的智慧上该用到的这些我也要做。在我们这个地方就是两个,一个就叫改过,一个叫积善。那我们讲狭义上的改过,狭义上的改过就是不好的我们不要去做,这是狭义的部分。

要想改过,了凡先生的心得是三个“心”,发三种心出来:

第一要发羞耻心,第二要发敬畏心,第三要发勇猛心。

什么叫知耻心呢?给大家讲个笑话,古代有个县官,贪心很重,搜刮地皮、欺压百姓,又很好面子,希望别人夸他。过年的时候就有读书人给他献了一幅对联,他以为这个对联写得好,就把它张贴在自己的堂屋上。怎么写的呢?上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但是没有横批。这个县官一看,噢,你看这个人夸我,孝悌忠义礼义廉嘛,这都是君子八德的七个德,我都具备了。那么下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他就给贴出来了。第二天他看见有人给他加了一道横批,横批就是什么呢?“无耻忘八”,成了骂人的话了,什么意思呢?因为本来君子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人家是挖苦他不知耻,不知耻的王八,这是谐音。

这个说明什么呢?我们古代君子八德里面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耻”为什么放在最后一位啊?如果你前面的都做不好,如果你还能够知耻的话,那你这个人就还有救。如果你不知耻,那你这个人就没救,所以说知耻是我们做人的底线。佛家唯识宗里面讲修行,讲十一个善心所:信、进、惭、愧、无贪、无嗔、无痴、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惭”、“愧”这是两个善心所,惭和愧就是我们儒家和中国传统提倡的知耻,知道自己做的哪些事不对,你从心底上还知道这事不对,也可能你嘴上顾面子不愿意承认,但起码你不要骗自己。

你做了一些事情,也许能瞒得过你的同僚,瞒得过你的同事,瞒得过你的老板,瞒得过你的下属,瞒得过你的商业伙伴,能瞒得过人。假设我昧良心,就认为没有天地鬼神管我,但起码你骗不了你自己,或者你不要再去骗你自己。这件事情是对还是不对,你自己不能骗自己。如果人到了骗自己的程度,那这个人就很难救,可以说就没有救了,这就是知耻的这个道理。也可以讲知耻是一个人能不能作为一个人的底线,不知耻就成畜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