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于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左玄真人日:学道之士,持诵此经者,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译文: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太上老君说:大道无形无象,生育天地。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化生万物,没有偏爱和私情。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大道自生万物,但不为已有。
【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叫它为“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道化生的万物,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动静之机,万物运行的规律也。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清、浊、动、静乃相对之态,有晴天就有阴天,有生就有死,两者相互转化的运动,才有生生不息的大道运行。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若人能将身心合于大道的清静无为,一切万物自然归之。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人的心神本来清静,都是因世欲之事干扰,而使之不能清静。
【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若人能去除私欲杂念,内守元和自然之炁,内心自然而然就会安静。
【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眼、耳、口、鼻、心、意六欲就不会生发,贪、嗔、痴三毒也就消灭无踪了。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之所以不能做到,是因为心中的杂念没有澄清,私欲没有除尽的缘故。
【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能够去除欲望的人,内观自心,连心也看不见了;
【外观其形,形无其形;】外观其形,连形也没有了。
【远观其物,物无其物;】远观天下的万物,连万物也没有了。
【三者既悟,惟见于空;】心、形、物三样明悟,只见到空。
【观空亦空,空无所空;】见到空也是空,空也不见了,什么都没有了。
【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没有再空就是无,所有的无也是无。
【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到了无所再无,这时就处于清幽常久的安静境地。
【寂无所寂,欲岂能生;】寂静到了极点,私欲杂念怎能够再生起来呢?
【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私欲杂念不能再生,这才是真正的清静。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在识上无我无物,在事上随缘尽份。此句为全文精髓。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既然能如此的清静,就可以渐次的步入真道了。虽然得入真道的门径,只是称呼为得到大道,实无所得。
【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若想得到大道,还要教化众生,同登彼岸,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传布圣人的心法了。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老子说:上等的人不会争贪,下等的人好起争贪;上等的德不以为是德,下等的德自持有德;执着于德的人,是因他不明白德是什么。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众生之所以不能得到大道,是因为有妄心;有了贪妄心,就会惊扰心神;心神被惊扰,就会执着于外物;执着于外物,就会生出贪求之心;生出贪求之心,就会生出烦恼。
【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使之沉沦于无边的生死苦海之中,永远不能得“道”。
【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能悟大道者,常清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