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46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72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四十六讲

善于改过的人,未尽其事先明其理,他是在没有做那件事以前,先去想一想我去做的时候合不合理,而不是说合不合纪律。他先从更深一层次,也就是理上去思考这事情我该不该做,我做了以后会怎么样,他用同理心去分析这件事情。如果杀生是个过失,他会怎么想呢?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一切生物都爱恋自己的生命,那么我杀了它来养我这个生命,我心怎么能安呢?就像你把邻居的儿子煮了吃了,你能心安吗?这是一层;在杀生的进一层,你会想杀它的时候,你要把它屠宰了,一块一块地把肉割下来,放在锅里头煮。那种痛苦,如果是你自己被刀捅进心脏里头,然后把身体大卸八块,分成排骨,分成前臀尖、后臀尖,分成五花肉,分成里脊肉,分成蹄膀。再给你分成人头肉、人耳朵、人舌头。你想想这过程是不是很痛苦?而且这个痛苦还没完。

尤其那些活杀的,活杀的更是痛苦。我说的是活吃的。因为一切生命在被宰杀的时候,虽然肢体离开了身体,但神识没有马上离开全部的身体。神识会不断地去摄受各个身体的部分,身体还没有完全死透的时候,阿赖耶识会习惯性地去摄受身体的各个部分。比方说你的头被割下来了,你的腿被割下来了,神识实际上在这两段之间都在摄受它。在肢体没有坏之前,就是所谓余力未消,实际上是神识在身体得不到恢复的时候,会极端地痛苦。他可以感受到每一段的痛苦,比如说现在你把腿割下来,放到锅里去煮了,你的身体还在这,你还没死,锅里边煮你那个腿,你就能感觉到锅里那块肉在被煮的时候那种痛苦,就像那个腿在你身上搁在锅里煮是一样的。所以活吃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可以说是彻入骨髓。如果明白了这些道理,听善知识给我们讲过这些道理以后,你自然就会生起一种同理心。

己之养也,珍膏罗列,食过即空。我今天贪吃各种海鲜、生鲜,吃过也就完了,各种东西都可以吃,只不过是果腹充饥的一种过程,我何必要用这种方式来吃?我杀害了他的生命,好像是来养我这个生命了,但实际上所有含灵的众生皆有灵知,皆我一体。这个认识就更深了,“又思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了凡先生就从理上能明白一切众生其实都是一个共同的体性,我们都像大海里的不同浪花,你这朵浪花把那朵浪花给吞噬了,用这种方式来满足小我之私欲,相当于烙饼卷手指头,自食骨肉,你自己吃自己身体的骨肉。而且你跟众生一旦结下了这么深的怨仇,生生世世你们互相之间都有轮回果报的。

以前江南有一对禅师,叫做寒山和拾得。他们去化缘,路过一个村庄正在办喜事。人们一看这两位大高僧,而且是著名的禅师僧师路过我们这个地方,赶紧宴请到上座,参加家庭的婚礼。他们上坐以后,请师父们给写一首诗。寒山拿起笔来,写了这么一首诗:“六道轮回苦。孙子娶祖母。牛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你想想这么一个喜庆事,让他写了这么一首诗,大家觉得很晦气,就不高兴,说你今天要给个解释,要不然你就是触我们霉头了,不会放过你的。寒山也不说话,然后拾得在旁边就说了,他说我来问你们,你们这个孙子,就是你们现在的孩子,年轻人18岁了,结婚的新郎,他以前是不是有个最疼她的祖母?家里人说:“对啊!”我再问你,这个祖母在世的时候是不是最心疼这个孙子?“是啊!”那祖母死的时候是不是说过一句话?她说我愿意生生世世来照顾你。“是啊!”好了,你这个祖母现在就回来了,她回来照顾这个孩子,就是现在你们的新娘子、新媳妇啊,家里人一听吓坏了。那什么叫做“牛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他说你们家人是不是世代做屠户?“是啊!”是不是生生世世在杀牛宰羊?“是啊!”你们杀了羊,杀了牛,牛羊死了以后你就要去偿这个业报,也会变成牛羊。

所以现在你们锅里煮的牛羊就是上辈子杀你们的这家人他变的牛羊。你们现在是什么人?就是上世被他们杀过的牛羊,所以你们就变成了屠户,继续杀牛羊,从此你们就这样冤冤相报下去。这一家人一听这两位大师讲完了,一下警醒了,后来得度没得度不知道,但是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是非常广泛的。这个讲什么道理呢?你要杀生,要从理上思考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这样一种道理。你自然对于杀生生起了敬畏心了,你就不会轻易杀生了。同样,你以自他交换的同理心、同情心来思考杀生这个问题:我自己不愿意被杀,对方自然也不愿意被杀。我是有情生命,它也是有情生命,都不愿意被杀,那么你也就下不了手。那么你对于杀生这件事情自然就会产生在理上停止的能力,你不会真的去杀它,就是我真想杀它,真想杀,但是我就是不杀。

像有一些以打猎、钓鱼取乐的,这些人很可恶的。为什么?爱斯基摩人为了谋生,多多少少你还能理解他。以打猎、钓鱼取乐的很可恶,为什么?他把鱼钓上来,鱼钩在嘴上豁来豁去的,他把动物打了以后把它放掉,动物处在伤痛和惊恐当中,永远是那样的。像这种就是以取乐自己的心,来展示自己这种高级生灵的强势地位,来凌辱其他生灵的,这个果报就会非常不好。无论从事上讲,从理上讲,实际上这都是作恶,不晓得将来要受多少的果报。这是讲到杀生这件事。

【原文】

先叔仪南公言:有王某、曾某,素相善。王艳曾之妇,乘曾为盗所诬引,阴贿吏毙于狱。方营求媒妁,意忽自悔,遂辍其谋。拟为作功德解冤。既而念佛法有无未可知,乃迎曾父母妻子于家,奉养备至。如是者数年,耗其家资之半。曾父母意不自安,欲以妇归王。王固辞,奉养益谨。又数年,曾母病,王侍汤药,衣不解带。曾母临殁,曰:“久荷厚恩,来世何以为报乎?”王乃叩首流血,具陈其实,乞冥府见曾为解释。母慨诺。曾父亦手作一札,纳曾母袖中,曰:“死果见儿,以此付之。如再修怨,黄泉下无相见也。”后王为曾母营葬,督工劳倦,假寐圹侧。忽闻耳畔大声曰:“冤则解矣。尔有一女,忘之乎?”惕然而寤,遂以女许嫁其子。后竟得善终。以必不可解之冤,而感以不能不解之情,真狡黠人哉!然如是之冤犹可解,知无不可解之冤矣。亦足为悔罪者劝也。

【译文】

先叔公仪南公说:有王某和曾某二人,平时一向很要好。但王某却爱上曾某之妻的温柔艳丽,便趁曾某被盗贼诬陷入狱的机会,暗中贿赂狱吏,把曾某折磨死在监狱里。曾某死后,王某正打算托媒牵线把曾某之妻弄到手,但他突然良心发现了,感到既害怕而又后悔,就不敢再存占有曾妻的念头。他想为曾某做一场超度法事来化解冤结,但又怀疑诵经拜忏有无效验未可知,觉得还是做点实事为好。

于是,他就把曾某的父母、妻子,接到自己家中,精诚奉养。这样过了几年,就耗费了他家资的一半。曾某的父母心里很过意不去,提出要把儿媳妇归附王某,王某坚决辞谢。从此侍奉两位老人愈加恭谨。又过了几年,曾母病重,王某侍奉床前,送汤煎药,衣不解带。曾母临终对王某说:“多年来蒙受您的大恩大德,下辈子该怎样报答您呢?”王某急忙跪下来磕头至流血,便把他当年如何谋害曾某的事,都一一如实地向曾家二老说了。并哀求曾母在泉下见到曾某时为他讲情开脱,宽恕他往昔的罪恶。曾母慨然应诺。曾父也写了一个条子,揣在老伴的袖子里,并对老伴说:“到阴间果然能见到儿子,把这张字条交给他。如果再记恨旧怨,以后我到了黄泉,就让他别来见我!”曾母死后,王某为她营办丧事,奔波劳碌,身体疲惫,就坐在坟旁暂作歇息。他刚闭眼,便进入朦胧,忽听耳边有人大声说道:“你我之间的冤仇就这么化解了。但你还有个女儿,可别忘了呢!”

王某忽地惊醒,随即明白这话中的意思,就把自己的女儿许嫁与曾的儿子为妻。后来,王某竟得以善终。用真诚恳切的深情厚意来感动对方,以解除原先必不可解的冤仇,王某这人也真够狡黠的了!然而,如此的深仇大恨尚且能化解,那么,世上就没有什么不可解的冤仇了。这个故事也足以劝勉那些知罪的人要及早悔过自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