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密码  
  
忘记密码?
安全问题  
  注册
 
《了凡四训》第35讲
来源:《臻经典》微信公众号 | 作者:张源 | 发布时间: 2024-05-22 | 84 次浏览 | 分享到:

第三十五讲

我们一般人,能做一点点好事,他想着自己是做的好的那个地方,而不是想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比如说有个孩子落水了,可以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那么正常情况怎么做?你就起来把这个孩子交到他母亲手里,穿上衣服就走了,心里头一点也不去想着这件事,也就完了。

可有的人,他会禁不住,上了岸以后,人们就蜂拥着赞美你,夸奖你,电视台也来采访你,这个时候你自己那个傲慢心起来了,得意洋洋,夸夸其谈,你看我怎么去下水、怎么救了他,希望很多人都知道我这个义举,我的英雄的行为,这就是大毛病。

本来救人一命,阴德无限,那么你都让别人知道了,你这个阴德就没有了,你还生怕别人不知道。所以我们在行善的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不能用一颗平常心,一颗普通心,就是说不能够自净其意的话,往往我们做出的这些善法,其实在做的当时或者做到之后,很快就漏掉了,根本积累不起来。这是千万千万大家要注意的,要做阴德,不要做阳德,做任何好事都不要让别人知道,做就要做彻底,用心就要至诚。你去救这个人,就希望把他救到底,就希望把他当成自己的父母、子女、亲人一样来对待。

了凡先生,他就检讨自己,虽然有改变,但是他发现三千善事的发愿确实是很难做到,非常难。有多难呢?他这个书上写的,如果是功过相抵,那么基本上大部分的功就都抵消了,他是己巳年发的愿,到了己卯年,历时十多年,己巳年到己卯年就十多年了,我们古代用的是天干地支的纪年方法。这十多年下来,他才积累够了净的三千件善事,就是三千件好事才做完。他可能做了有五千件,但是其中有二千件是坏事就被抵消掉了,功过相抵了。再加上后来他的行善标准越来越高了,因为行善是不断地往前递进的,标准会越来越高。这一点做功过格的同学也要注意,你这一辈子如果从一开始行善的标准,和最后行善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化,那么说明你这一辈子根本就是白干。为什么?如果开始就像狗似的,我就以不吃屎为标准,你死的时候还是以不吃屎为标准,那你什么时候才能当成人呢?

【原文】

某公之卒也,所积古器,寡妇孤儿不知其值,乞其友估之。友故高其价,使久不售。俟其窘极,乃以贱价取之。

越二载,此友亦卒,所积古器,寡妇孤儿亦不知其值。复有所契之友效其故智,取之去。

或曰:“天道好还,无往不复,效其智者罪宜减。”余谓此快心之谈,不可以立训也。盗有罪矣,从而盗之,可曰罪减于盗乎?

【译文】

某先生死后,家里积存了不少古玩玉器。寡妇孤儿不知道这些东西值多少钱,就拜托死者生前的一位好友估价变卖。这位朋友故意抬高价钱,使这些古玩玉器一直卖不出去。等到寡妇一家的生活窘迫已极,他便乘机以低价把这些珍品买过来,占了一个大便宜。

过了两年,这位先生也死了,所积的这些古玩玉器,这家的寡妇孤儿也不知这些古董值多少钱,于是他生前的一位朋友来了个故伎重演,用同样方法把这批古董弄到手。

有人说:“天地间的自然规律总是不断循环往复。这后一位朋友是效法前人的故技,按理说罪过应该小一点。”

我认为这些话只能是说说让人听了痛快罢了,但不可以立为法则。譬如盗贼有罪,那些效法盗贼的人,难道可以说他们的罪应该比盗贼减轻些吗?”